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陵山区交通运输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陵山区交通运输变迁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cy179.net/page8?article_id=2583

武陵山区的交通运输历史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坚韧的篇章。从古至今,这里的各族人民依靠智慧和汗水,开辟出一条条连接内外的交通要道。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这片神秘山地的交通变迁之路。

中国远古人类的聚落、城邑是沿着河流与道路布局的,古道古桥是交通文化的产物。武陵山区山峦起伏,绵延千里;山高坡陡,溪河纵横;交通不便,运输艰难。道路坎坷不平,只宜肩挑背负。武陵山区古代交通运输仅有水路交通运输和陆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千百年来,武陵山区历代各族祖先修路架桥,制作运输工具,或者乘船捕鱼捞虾,运送货物;或者背着“背篓”行走于山道,背出板栗和红薯等特产,背回食盐和布匹等商品。

水路交通

水路航道滩险水急,礁石接蹱,险象环生,行船维艰。澧水干流航道的两河口、南岔、桑植县港朱家台码头、苦竹寨、温塘集镇码头、永定城港南门码头、溪口集镇、岩泊渡、慈利县港北门码头等港口、码头是各族先民和客商往来要道。水路交通运输,土家先民最初使用木筏、木排、竹排。之后,发明了独木舟。舟楫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廪君部落的“土舟”。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说:五溪“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舟。”后来,发明了有骨架的木船,如搬搬船、鸬鹚船、划子船、舢板船、厚板船、乌篷船、木帆船、机帆船、渡船、鱼船、蛇船、龙船、彩船、歪屁股船、舵笼子船和驳船等。古代竹枝词描写了土家人在慈利县永安渡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永安渡口戏龙舟,画鼓彩旗汗漫游;未识锦标谁夺得,替郎欢喜替郎愁。”又云:“水声鼎鼎鼓声张,齐上龙舟打浆忙;最是键儿身手好,锦标队里过端阳。”在澧水行船,多靠拉纤撑篙。土家汉子边摇桨,边唱澧水船工号子、九澧船夫曲,把桐油、茶油、茶叶、药材、木材、木炭、木雕、木桶、土漆、土碱、牛皮、铁矿等土特产品运出洞庭湖,经过长江,销至江浙一带;又从长江下游运回海盐、海带、丝绸、棉纱、布匹、陶瓷、铜器和煤油等百货商品。

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运输古靠官方驿道、民间栈道连接,沿路修建驿站、递铺和客栈,形成“驿铺文化”。驿道具有路的功能,是朝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纽带;驿站是古代专供传递公文之人和过往官吏中途餐宿、换马的地方。在元明清土司时期,武陵山区所修驿道包括湘川驿道、湘黔驿道等。过境湘川驿道自长沙市经过益阳市和常德市,进入慈利县和永定卫,后至永顺县。过境湘黔驿道从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集镇,经过澧州和石门县,进入慈利县和永定卫,后至古丈县田家洞。许多军人和商人从慈利县城经垭门关,沿着栈道至索溪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