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士申请攻略:择校选导师全解析
海外博士申请攻略:择校选导师全解析
申请海外博士是许多学子的梦想,但面对众多国家和地区、不同院校和导师,如何做出最佳选择?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详细的择校选导师攻略,帮助你迈出申请海外博士的第一步。
海外读博士的一般是申请制。欧陆国家比较特别,岗位制更为常见,即导师拿到项目赞助后,在学校平台上放出空缺职位招聘博士生,可直接投递材料进行申请。申请时一般不需要提供课题,也不需要套磁。而其国家大部分是申请制度;申请前期除了上官网的申请流程外,还要提前跟意向导师套近乎即“套磁”,获得导师认可。导师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决定权,只要导师同意接纳你,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拿到offer。
今天的干货内容重点与大家讲解海外博士申请选择国家/地区以及选择导师全攻略。
选择留学国家/地区
同学们一般申请会考虑家庭预算、气候、学术氛围、学制、奖学金申请难度等因素。博士热门留学地区有英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
美国
美国博士学制在5年,前两年以授课为主,后三年开始做实验和科研。美国院校的含金量很高,院校知名度高,而且美国的博士一般都是带奖的。
英国
英国博士学制一般在3-4年。第四年主要用于完善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约导师进行答辩,且第四年是免学费的。英国可以申请的留学生奖学金类型较少,常见的就是CSC奖学金,日常花费比较高。
欧洲
欧洲博士一般是3-4年,很多同学喜欢去欧洲读博一是因为花销小,一些欧洲国家读博士是免学费的;二是因为欧洲有岗位制博士项目,可以拿薪资,享受工作的带薪休假,年假等福利。
澳大利亚
澳洲博士学制为3-4年,移民制度完善,澳洲八大院校知名度高。
新西兰
新西兰博士学制在3-4年,国际生可以享受和本地生一样低廉的学费
加拿大
加拿大博士一般是三年的,而且奖学金种类很多,生活花销相对比较小。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学制3-4年,很多内陆留学生喜欢去香港留学,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国际化的教育,但是近年来香港博士申请越来越卷,申请难度较大。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博士留学地区。
选择院校及课题组
院校排名
根据QS排名/U.S. News/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等进行院校选择,除了看院校排名,也要看专业排名。
研究方向
确定院校后,可前往其官方网站查询与个人研究兴趣相符的博士专业或研究方向。在确认院校后,根据个人兴趣、相关课程修读情况、科研背景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进一步筛选最匹配的院校。随后,可查阅院校网站的department/school页面,了解各个科研组和教授的详细信息和介绍。
有的同学在申博的时候会纠结自己应该更看重院校,还是组/博导的能力,这个其实不是申博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时候,院校的质量和导师的质量是成正比的,所以在申请的时候,申请好的院校同时也是在找好的导师。
还有另一种情况,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可能遇到好的院校的助理教授和普通院校的大牛导师,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大牛导师。如果是好院校的普通导师和普通院校的普通导师,那这个时候还是优先选择好院校。
而且,如果申请人没有好的教育背景,高的GPA,高质量的科研和发文经历,想要进入大牛导师的组其实不太容易,那这个时候,选好的院校就是一个优解。
那自己具体可以申请到什么院校,可以参考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学长学姐们申请院校的情况,来合理,客观的选自己能上岸的院校。
选择导师
根据院校检索
目标院校官网查询,搜集与你研究方向匹配的导师,根据兴趣程度标注出重点套磁导师。
通过第三平台搜索
通过Google Scholar、Find a PhD等网站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在选择导师时,需要格外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关注导师近几年的学术活动频率,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其次,查看导师最近发表的论文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关;第三,了解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对其的评价,可以通过学术平台或者联系学生了解;最后,注意查看导师曾经获得过的赞助和资助情况,这可以反映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研究实力。
不同的导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学术大牛且在院校中担任行政岗位:
这种导师可以说是非常厉害,在学术上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指导,但是就是会比较忙,在博士学习的初期大概率是同组的学长和学姐带你。学术大牛
没有在院校担任行政岗位的大牛导师,时间相对宽裕,有时间分配给自己组里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但是,因为有更多时间来辅导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比较严格。在院校担任行政岗位,但现在不着手做Research了
这种导师一般有很强的学术能力,但是因为忙于院校的行政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和研究。进入这样的导师组,一般较少见到导师热身影,大部分时间是由学长学姐带你,那申请的时候就要留意一下组内的氛围。终身教职
这类导师在院校中数量比较多,具体的教书风格不定。但是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一般会比较佛系。助理教授
这类导师在科研的一线,有相对比较充裕的时候了解,辅导自己的学生,具体的教书风格也看个人。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博导
这类导师的项目组一般不会经费紧缺,而且有可能申请的时候还带有项目funding,但同时,导师可能会比较严格,看重学生的能力和成果。
当你有了几个心仪的导师后,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 你想在哪个特定国家、城市、学校、实验室进行你接下来3-5年的学业?
- 你心仪导师的科研组为什么吸引你,有什么资源是适合你利用的?
- 你更倾向于选择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还是新兴的有潜力的导师?要避免盲目追求学术巨头。有些知名教授可能人脉广泛,但回复邮件的速度往往较慢,或者他们指导学生的时间有限。
- 你倾向于紧迫处理问题,还是更倾向于从容应对挑战?你更适合有紧迫感的导师,还是更喜欢从容的老师?基于之前的经验,你认为与哪种类型的合作者合作更加令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