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于谦何罪?朱祁镇下令斩决的背后动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于谦何罪?朱祁镇下令斩决的背后动机

引用
观察者网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06392


天下冤之!于谦何罪?

好大喜功的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执意选择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人。在作战过程中又亲太监王振,造成军心混乱。

最终,这场轻率的征战演变成了土木之变,数十万大明精锐军队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朱祁镇本人也被俘,沦为“瓦剌留学生”。

更为糟糕的是,蒙古铁骑趁机一路杀到北京城,马蹄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冲破天际。

蒙古人打过来了!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极力劝皇宫里的老朱家效仿北宋南下,借助长江流域御敌,再图收复河山。

逃跑?正当朝堂之上,逃跑声络绎不绝时,于谦这位孤胆英雄挺身而出。他张口闭口就是天下,就是蒙古人再次奴役北方汉人的悲凉。强调老朱家若放弃抵抗,愧对百姓当初选择朱家作为皇帝、天下之主、九五至尊的信任。

于谦除嘴上不饶人,还是实干家。当大臣们纷纷嘲讽他“你行你上”,试图以此质疑他的能力。结果,哪曾想到于谦真的就披甲上阵杀敌。

于谦虽然在此之前,他只是天天喊着“孔夫子”的文官。但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时,他坚决的拿起刀枪,指挥二十二万大军,列阵北京九门外,跟蒙古人血战,杀出汉家男儿的血性。

此后,于谦用一场场不要命的拼死,打得蒙古人寸步不再前进一步,耗到了大明朝各个地方的勤王军到来,保住了北京城的周全,迫使蒙古人退却。

若无于谦在危难之时的“忠心”、“担当”,大明朝在朱棣之后,传3代就完蛋!“大明”那个“大”字可能就要去掉。

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功之人,朱祁镇在1457年搞了个“夺门之变”复辟之后,立马就将其斩杀。至于斩决的背后动机?主要是朱祁镇怀疑于谦的“忠心”。

蒙古人在交战之时,曾用明英宗朱祁镇为人质逼和,按照古代“忠”于帝王的最高伦理,于谦应该是跪着答应。

结果于谦高喊“社稷为重,君为轻”,不接受,还拥立了一个新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由于可见,于谦这个“忠”,不是忠于朱家,而是汉家天下。

对于朱祁镇来说,于谦是不忠之臣。

除去质疑“忠心”外,还有就是助朱祁镇复辟的权臣徐有贞说的: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