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小心頸椎加速退化!醫師教1個簡單動作預防頸椎病、強化頸部肌肉
50歲後小心頸椎加速退化!醫師教1個簡單動作預防頸椎病、強化頸部肌肉
50岁左右的壮年群体常常面临颈椎退化的问题,长时间低头、久坐和固定姿势的工作方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颈椎的负担。阮综合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郑杰阳指出,颈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压迫的情况时有所闻,调整不良姿势、定期活动,以及及时处理症状,能有效减少颈椎问题的恶化。
郑杰阳分享了两个临床案例,一位是53岁的电子工程师江先生,另一位是41岁的美甲兼雾眉师张小姐,两人都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长时间低头猫背工作导致颈椎退化
江先生是一名53岁的电子工程师,已婚并育有一子。他经常窝在电脑椅、趴在桌前打电脑,虽然没有烟酒瘾,但咖啡喝得很凶。五年前,江先生开始感到肩膀酸痛,疼痛还间歇性蔓延到手臂,但因自觉得还年轻,并未积极治疗。然而,随着体重增加,他不但身形改变,出现大肚腩、乌龟颈、富贵包等特征,疼痛症状也越发加剧。夜里睡觉时,经常从左側肩膀到手臂不断抽痛,严重影響睡眠品质。逐漸地,江先生整天都感到痠麻疼痛、肩頸臂僵硬,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困擾。
另一個案例是41歲的張小姐,從事美甲和霧眉師的工作,已婚並育有兩個孩子。由於職業的特性,張小姐長期需要貓背低頭工作,導致近三四年來頸肩臂痠麻痛、僵硬無力,連帶手掌手指的靈活度也受到影響。儘管嘗試過貼布、藥膏、口服止痛藥、按摩、復健等方式緩解,但都未見好轉,效果也愈來愈差。
看更多:1條毛巾幫你擺脫不良體態!專家教你3運動逆轉駝背 背脊挺直年輕10歲
活动式人工颈椎间盘手术改善不适
经过郑杰阳的检查诊断,江先生是颈椎第四五六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张小姐则是颈椎第五六七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两人都接受了"活动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換术,术后颈肩臂的疼痛感即消失,整個人輕鬆許多。江先生住院三天即返家,一周後回診評估可以不作復健治療。
鄭傑陽特別指出,考慮到張小姐還很年輕,若以傳統支架做頸椎融合手術,頸椎活動度恐受限、彈性低,時間久了也會造成鄰近節退化。因此建議張小姐接受「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看更多:電腦族必學!2招按摩法提升工作效率 3分鐘頭腦輕鬆、眼睛亮起來
避免颈椎退化从调整姿势做起
郑杰阳说明,颈椎退化问题一般出现在50岁左右,临床上常见的高危族群包括长期动用颈部到手臂力量的裁缝师、菜市场剁猪肉摊商、槟榔捲包手等,还有长期缩在狭小空间,需要左顾右盼却又无法伸展的联结车、砂石车驾驶,以及长时间维持同一種姿勢工作的白领族,如会计、工程师、建筑师等。他们常因为密集赶工熬夜,颈椎过长时间固定单一角度,导致软骨退化。正因為长期姿势不良,颈椎间盘退化者身形上常出现乌龟颈、驼背等特征。
为避免罹患颈椎间盘突出,郑杰阳建议要先改掉"低头族"的姿势,可以每隔一个小时起身,将双手向侧面弯曲呈现"W"字,同时颈部缓缓向后进行伸展。
医师建议定期起身活动,双手呈"W"字,轻轻伸展颈部,能帮助避免颈椎间盘突出。(图片/阮综合医院提供)
但已经罹患颈椎间盘突出者,则不需要执意强化颈部肌肉,例如单手抱头让颈部向侧边弯曲的伸展,容易使颈椎间盘突出恶化,也无助于缓解症状。
人工颈椎间盘置換术可保颈椎活动
对于症状严重,并经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神经压迫的患者,郑杰阳呼吁可以考虑"活动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換术治疗。这项手术时间约两个小时,除了能解除各种痠麻腫痛等症狀,还能保持颈椎活动度、颈椎自然前凸弧度,同时有减缓、保护邻近节与降低退化的优点。不过,并非所有颈椎疾病都适合此手术治疗,仍须由专科医师审慎评估后决定。
看更多:头痛痛起来真要命!5种头痛暗藏危機 不能只靠止痛藥
图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阮综合医院提供
资料來源:阮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