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贩卖游戏外挂 这6名"高材生"各领刑罚
制作贩卖游戏外挂 这6名"高材生"各领刑罚
近日,延津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及6名被告人的游戏外挂案件。这6名被告人通过制作和销售游戏外挂牟利,最终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游戏外挂产业链的运作方式,也提醒公众注意游戏外挂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
打游戏时,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形:被人莫名“秒杀”,24小时自动战斗一夜满级......这些“怪象”的背后,很可能是玩家“开了外挂”,更有甚者,还有人制作、销售“外挂”来牟利!
近日,延津县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非法运营、出售外挂软件的案件。涉案6名被告人向玩家出售自行研发的外挂牟利,被认定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均被判处刑罚。
公诉机关指控
2017年至2021年期间,6名被告人各自分别制作一款名“某宝贝”游戏外挂,该6名被告人各制作的游戏外挂突破“某宝贝”游戏的安全保护措施,通过注入模块的方式,未经授权修改游戏内存数据,以实现游戏内的“高速战斗”、“脚本挂机”、“快速切图”等功能,经鉴定,该6名被告人制作的游戏外挂为破坏性程序。
其中,被告人庄某通过网络售卖该游戏外挂共计违法所得680740.68元。被告人陈某、万某合伙通过网络售卖该游戏外挂共计违法所得646750.5元。被告人王某通过网上售卖该游戏外挂共计违法所得453000元。被告人翟某通过网上售卖该游戏外挂共计违法所得191725元。被告人杨某通过网上售卖该游戏外挂共计违法所得183854元。
案发后,6名被告人均已退缴违法所得。
法院审理后
法院审理后认为,6名被告人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鉴于6名被告人到案后均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认罪认罚,并主动退缴全部违法所得,均可酌情从轻处罚。
最终分别判处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不等,并处罚金三万元至六万五千元不等;追缴6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上缴国库;没收电脑硬盘、手机等作案工具。
法官提醒
非法网络游戏外挂挤占了其他玩家在网络游戏中应当占有的资源与机会,破坏了电子竞技游戏的公平性,加剧了网络游戏生命周期的缩短,不利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时,若不法分子利用玩家求胜的心理在游戏外挂中设置木马程序,对公民个人信息、财产安全等也存在潜在威胁,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