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也重视教育 张作霖少养五万军,也要办教育
军阀也重视教育 张作霖少养五万军,也要办教育
张作霖的文臣王永江对他说:“若想富强,没有不重视教育的,张作霖非常赞同,下了血本发展东三省的教育事业。早在1915年,张作霖就上书袁世凯,专门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个时候,张作霖还是奉天的二十七师师长,和教育还搭不上边呢。张作霖在上书中说:“奉天办学存在的弊端:一糜费过多,得不偿失。二教授不得其人,坐拥其名,没有实际才干。另外,他还指出:办学偏重于高等小学,忽视初级小学,使得师范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初小就教,初小缺乏良师,使得毕业者没有办法升学。
袁世凯看到这份条陈后很重视,命令教育部于2月29日通令各省酌情地方财力,体察人民生活状况,杜绝虚糜的扩招。同时全国各省之小学必须整顿,力节糜费,严定教员入手,使得不能胜任的教员大加淘汰。4月9日教育部命令各省遵照办理,教育界闻之欢欣鼓舞,他们不知道,这个训令的源头却来自东北的武夫张作霖。
为了办好教育,1918年12月1日,奉天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成立,而且当时的师范学校已经完全免费,发放伙食费。这些费用完全由奉天省政府埋单,当时奉天师范的三餐不但完全免费,而且伙食标准还不低,学生的伙食早餐是大米粥、咸菜;中午是大米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饭四菜一汤,皆为素菜。周六改善伙食,有坛子肉、木樨肉、烧黄花鱼、烩海参。沈阳的其他师范学校,伙食也是很丰盛的。
1916年10月28日,张作霖训令各县道尹,严责各县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必占全县岁收总数的40%,如果各县知事不严格办理,即以“废弛学务“罪严惩。看到各个县教育投入占县GDP的40%,不禁让人惊讶!一个地方军阀竟能如此重视教育,真心发展教育,令人敬佩。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对王永江说:“泯源,我没有读过书,知道肚子里面没有墨水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咱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办东北大学的事情,一切交给你办,开学越早越好,缺钱告诉我,不管多少,我宁愿少养五万陆军,东北大学非办不可!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开学,校舍位于省城大南关,除了校舍之外,奉天省长署还在北陵附近划出官地200亩,作为拨款280万,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兴办大学工厂,既能保证学生实习,又能解决大学经费问题。当时北京大学的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40万银元。清华大学虽然有庚子赔款的补贴也只有120万银元,而东北大学年经费180万银元。大学教授的薪金也很优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月薪300元大洋,南开240元,东北大学360元大洋,后来的章士钊竟然高达800大洋。
要知道当时的大洋非常的值钱,当年在北京花300大洋就可以买一套三合院的房子,八圆大洋就可以吃十个人的鱼翅席。张国立主演的《我这一辈子》中,他花一元大洋就可以雇洋车来回拉着老婆孩子、岳母到大酒楼吃一顿大餐。东北大学还特意给教授盖别墅,报销教授回家探亲的往返路费。 王永江任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永江非常有才能,淡泊名利,不慕权势,对于办教育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以致在他去世之前,他还以没有见到东北大学师生最后一面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