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破平台抢票技术迷信,立候补公共服务本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破平台抢票技术迷信,立候补公共服务本位

引用
中国网
1.
http://railway.china.com.cn/2025-02/10/content_117705044.shtml

在春运这场全球瞩目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中,一张返乡车票承载着无数游子的归乡期盼,成为连接亲情与团圆的珍贵纽带。然而,在购票环节,人们往往面临着两难抉择:是选择12306的候补购票功能,还是依赖第三方平台的抢票服务?这一选择不仅关乎个人能否顺利踏上归程,更折射出当今数字时代下公共服务的价值选择。


高铁乘务员查验车票。吴臻皓 摄

抢票技术,不能产生车票

中国铁路年客运量轻松突破40亿人次大关,而短短40天的春运时段,更是要承载近5亿人次的出行需求。如此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宛如一场“瞬时需求海啸”,对铁路票务系统的承载能力发起了严峻挑战。自2012年上线以来,12306系统历经无数次技术改造与升级,如今日页面浏览量最高可达898.3亿次,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与智慧。第三方平台同样凭借商业机构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试图在抢票领域抢占先机。

但必须明确的是,技术虽能提升购票效率,却无法改变高峰期车票紧俏的根本局面。当春节前后热门线路的车票供不应求时,任何抢票技术都无法凭空增加车票数量。第三方平台看似繁荣的抢票市场,本质上只是对有限票源进行重新分配。数据显示,12306候补购票成功率已经稳定在75%,而第三方平台宣称的“90%成功率”,其中不乏模糊统计口径、夸大宣传的营销话术。

技术较量,公平安全至上

铁路客运作为准公共产品,其普惠性原则不容动摇。12306候补系统通过按序排队购票、自动监控余票、限制候补数量、票价透明统一等方式,从源头上保障了购票的公平性,杜绝了技术特权的滋生。反观第三方平台,其推出的加速包服务,将公共资源商品化,以“金钱换效率”的模式,严重违背了公共服务的伦理准则。

在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方面,二者的差距更为显著。第三方平台为实现高效抢票,常常要求用户授权12306账号密码,并借助自动化脚本频繁访问服务器,这不仅使12306服务器负载急剧增加,占用大量系统带宽,还带来了严重的信息泄露风险。而12306则凭借多重安全防护体系,严格控制信息泄露。这一对比深刻揭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铁路部门将系统安全视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核心功能的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而第三方平台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公共系统的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人文关怀凸显

铁路客运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承担着保障公民基本出行权利的重要国家责任。12306系统自2019年推出候补购票机制,并逐渐推进“车票改签次日零时后阶梯费率”以及“浮动票价”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始终围绕“削峰填谷、公平普惠”的目标不断优化。这些改革充分体现了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坚守公平底线。

相比之下,第三方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购票焦虑,但其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通过制造技术壁垒,将公共服务转化为盈利工具。当“老年购票优先下铺”等体现人文关怀的规则被融入算法,当购票信息预填优化等便民措施在12306试点上线,我们看到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动实践,是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12306候补购票与第三方平台抢票之争,归根结底,是关于如何让技术进步的红利惠及全体民众的探讨。12306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向我们证明:真正的技术创新并非单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而是在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轨驱动下,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温暖的社会环境。这张小小的车票,不仅是游子归乡的凭证,更是时代进步的见证。

(来源:中国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