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企业架构知识体系:构建业务、技术、管理深度融合的知识框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企业架构知识体系:构建业务、技术、管理深度融合的知识框架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0_59164520/article/details/142642949

企业架构是基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最终实现IT和数字化建设落地的完整系统思考。企业架构知识体系覆盖了业务、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围绕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上下游的拓展,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架构知识框架。

数字化整体知识地图

这个图是在我很多年前基于it咨询顾问的知识框架体系结构重新进行了整理,所以这个图里面你可以看到涉及到相关的方法论的内容,也涉及到相关的你去做数字化规划建设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后期运营和运维,管控和治理方面的内容。

双维度的知识体系

对于数字化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图方式,它更多的是采用一种矩阵式的构图方式。因为如果是简单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它往往是基于一个中心单个维度的,但是我们去看数字化知识体系的时候,它更多是需要从多维视角,所以从这个图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重量的两个维度。

  • 纵向:围绕数字化规划建设全生命周期展开
  • 横向:围绕过程支撑+平台+应用的横向分层解耦展开

纵向我们是会围绕数字化,从规划建设实现运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展开,而横向的核心是基于平台加应用的这种核心思想,基于底层的过程支撑和管理支撑,上层的业务和流程支撑展开。在横向构图中虽然参考了常见的4A架构,但是更多是参考云平台的横向分层和平台+应用的思想。以及SOA服务化思想体现的资源+服务+应用的构建模式。

企业架构知识地图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他们原本从事软件开发,架构设计或业务流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在职业发展上希望朝企业架构规划和设计方向转型。那么在这种场景下应该如何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包括如何构建企业架构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基于知识体系制定后续的学习和实践计划。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如果你想转型企业架构,仅仅学习企业架构方法论,了解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这“4A架构”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架构的本质是基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最终实现IT和数字化建设落地的完整系统思考。

整个企业架构的知识体系覆盖了业务、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学习企业架构时,一定要围绕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上下游的拓展,这样你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架构知识框架。

所以还是从企业架构这个核心点讲起。

我们通常讲的企业架构,都是围绕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的核心架构。但在这个架构之上,一定有一个架构体系框架或方法论的指引。整个类似TOGAF等企业架构方法论外,我们还需要增加相关的BLM业务战略模型,增加SOA和领域建模的思想。包括到了技术层面还需要增加类似软件建模和云原生架构思想等。

企业架构到软件架构

在企业架构规划设计完成后,你一定涉及到IT信息化建设的落地,所以企业架构一定会转到后面的软件“4+1架构”的设计,包括逻辑架构、开发架构、数据架构、运行架构和最终的物理架构。在软件架构设计里面更多借鉴的传统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RUP统一软件过程和UML等核心建模思想来完成。

实际上,我们讲的企业架构的4A架构和软件的“4+1架构”,它们之间本身也有严格的一对一的映射关系。类似流程架构会映射到软件架构中的用例和逻辑架构,数据架构会映射到软件里面的数据模型等。当我去研究软件架构时,本身又会涉及到相应的数字化技术。这个数字化技术不是简单的传统IT技术,往往还涉及到5G、物联网、区块链、AI等。

在软件架构设计完成后,一定会涉及到最终的技术落地。技术落地时,我一直强调要规划平台加应用的构建思想。当前的核心其实就是云原生的三大技术实践:容器云、微服务、DevOps。云原生最终的应用架构现代化和组装式编程的思想,最终还是要落到我们常说的云服务平台上,包括我们常说的云计算的IaaS,PaaS、SaaS的三层架构模型。

软件架构到过程管理

软件架构设计完成后,你要管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需求到设计、开发、编码、交付。这一定会涉及到IT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它参考CMMI的软件能力成熟模型,包括底层的支撑过程管理、中间的软件工程架构域、上层的IT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当然,当前主流还会有相关的敏捷方法论,如Scrum敏捷方法论。IT项目管理可能只管理单个项目,但面对整个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规划时,往往是管理一个大项目或项目群。这个时候一定要引入相关的产品研发方法论。

项目管理到产品管理

在这里我对IPD集成产品研发进行了裁剪和抽象。在整个过程中,你仍然是市场驱动研发,有市场管理、需求管理,然后规划相应的产品组合,进行产品规划、版本规划、目标规划。这个过程完成后,才会进入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的整个产品开发流程。当然在底层仍然有核心的过程支撑和复用能力支撑,类似CBB,类似阶段决策等。当一个大企业做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落地时,它一定需要有顶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面向战略和业务的知识拓展

企业架构朝上游走,一定会涉及到两个关键的东西:战略和商业模式。在这里,我对BLM业务领先模型做了一个简化。在这个地方,你如何清楚市场的洞见,详细做你的战略规划和设计,包括组合内部的组织、人才、团队和文化。

在整个BLM中,有个关键衔接点,我的理解是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其实就是你在商业模式梳理过程中,核心的业务价值主张。

在战略和商业模式下来后,就会落到我们经常说的核心价值链和价值流分析。在这个地方,可以借鉴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包括底层的支撑过程,如财务、HR,上层的战略管理和决策流程,中间就是它核心的价值流,如研发、物流、生产、营销、服务。

IT和数字化的建设落地

业务分析完成后,做完企业架构规划,最终一定还是会涉及到相关的整个IT应用建设的落地。

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传统的ERP,它可能核心是实现财务底座。在当前新一代ERP建设过程中,外围的核心业务都逐渐剥离为独立的外部业务应用系统,如供应链、产品研发、CRM、客户关系管理、售后等。

当然,在上层我们其实是希望进一步体现数字化下数据驱动的思想,考虑数据驱动业务、数据驱动决策,这是两个核心的价值点。

数据驱动线条脉络

在企业架构规划应用落地中,除了传统的OLTP建设,还有一条线就是我们说的OLAP数据分析线。

你如何挖掘企业核心数据,让它形成一种数据资源,并逐渐转变成一种有价值的数据资产。这是当前谈的比较多的如何构建核心的数据资源要素,同时通过相关的数据服务实现价值能力的对外开放。数据资源要素是一个核心内容,它仍然需要底层的数据基础支撑、基础设施去做相应的支撑。在整个云原生架构落地时,有三个核心的基础设施:算力、数据、算法。数据基础设施就涉及到如何构建数据的技术平台、数据服务,包括上层的数据仓库、数据服务系统。

而对于AI算法这一块,就会涉及到相应的算法库、训练库、模型库,如何进行学习、训练和推理。

当然,在整个架构中,数字化应用建设最终有一个关键指导,即当前主流的数字经济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如何做好整个数字化的治理?

整个东西里面本身也是分三层的:从内部数字化升级,实现内部的横向和纵向集成,到打通最终的消费者消费互联网,再到打通整个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的构建。这是我们去做整个架构的核心目标。

IT服务和IT运营

整个数字化IT应用建设完成后,我们仍然要回到IT服务和运营上。基于传统的IT服务标准体系,我们应该更多地增加运营的思路,而不是简单的服务。

服务的思路很多是被动的支撑,而运营的思路是属于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驱动的、主动的IT能力的构建和实现。所以企业的IT建设到了后期后一定要从IT运维的思路转变到基于数据驱动的IT运营思路。

基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企业架构时,不要把重心只围绕在“4A企业架构”的实现上,而应该基于企业架构去做上游和下游知识点的展开。

上游核心的知识其实是企业的战略、业务目标、商业模式和核心价值链的分析,下游的知识是软件架构和整个云原生平台、云计算的能力支撑,包括在数字化后,如何体现数据驱动、数据资源要素这条核心内容线。

最终,所有的建设落地都有一个实施的过程,所以说还需要有相关的项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支撑,实现整个过程的管理。只有这样,规划企业架构时,才能从前期的需求调研分析到架构规划,到最终的IT数字化建设落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过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