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研峰会在北京海淀召开,海淀区推出千万算力补贴政策
AI科研峰会在北京海淀召开,海淀区推出千万算力补贴政策
2024科学智能峰会在北京海淀召开,多位学术大咖齐聚一堂,探讨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期,海淀区推出算力补贴政策,最高补贴1000万元,助力AI产业发展。
AI赋能科学研究,院士专家共话前沿进展
在2024科学智能峰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机构的学术大咖齐聚一堂,围绕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未来展开深入讨论。
物理学:迈向数智物理时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龚新高详细阐述了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如何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材料设计流程。他认为,物理学已经从传统的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发展到计算物理,并且现在正迈向由人工智能赋能的数智物理时代。
生命科学:寻找嵌入生命科学基本原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主任汤超表示,"AI for Life Science至少有四个元素,除了数据、算力、算法以外,还有原理。通过AI继续寻找和嵌入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关键"。
材料科学:放大人的创造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雅讲席教授张锦介绍了AI在材料表征、材料制备与产业化等方面的革新应用。他认为,"AI这个工具不仅可以得到认知的扩展,辅助决策,也会放大人的创造力"。
化学与材料交叉学科:弥补理论实践鸿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江俊具体分享了一些机器化学家平台应用实例,并指出,"AI for Science通过数据智能的方法,为弥补理论和实践的鸿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海淀区打造AI创新高地
海淀区作为中国AI硅谷,凭借丰富资源和多元化政策支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科研、技术、人才。在AI布局上,海淀区正形成一个繁荣的AI生态链。
人才集聚
目前,海淀已经吸引了北京市超八成以上的人工智能学者扎根,共有1.23万人。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全球TOP 2000顶尖科学家就有101人次。
产业聚集
百度、旷视、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1300多家AI企业扎根于海淀发展。其中大模型企业超百家,26家企业被定位为独角兽企业,备案大模型66款。数据显示,海淀发布大模型、备案上线大模型数量占全市七成、全国近三成,形成覆盖人工智能芯片、框架、大模型等的全链条布局,并在全国率先形成了AI大模型产业聚集区。
政策支持
2024年,海淀区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关于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进一步巩固海淀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算力补贴政策助力企业突破瓶颈
为了助力企业突破算力瓶颈,进一步加速AI创新应用,海淀区发布了算力补贴政策。具体补贴标准如下:
- 对技术创新性强、性能好的通用大模型,分档给予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资金补贴。
- 对技术创新性强、应用生态丰富的垂直大模型,分档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资金补贴。
- 同时给予相关创新主体不超过购买或租用算力合同金额30%的补贴。
- 对于重大项目,原则上可根据研发迭代情况,连续支持两年。
申报条件包括:
- 申报企业需在海淀区注册的独立经营实体
- 提供购买或租用算力合同、发票及算力用于大模型研发的相关证明材料
- 企业只能在通用/垂直大模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并提交模型自评或第三方评测报告
- 通用模型将由统一组织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测
- 垂直大模型需完成研发并对外提供开放服务
通过这些政策支持,海淀区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AI创新生态系统,从基础模型的底层创新到垂类模型赋能实体工业和经济,打造这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