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干眼症药物的优劣分析
常见干眼症药物的优劣分析
干眼症是眼科门诊常见的问题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台湾高达30%以上。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干眼症的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包括人工泪液、促泪液分泌剂和抗炎药物等,并讨论这些药物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脉冲光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 DED)是眼科门诊常见的问题疾病之一。研究数据显示,台湾干眼症的患病率高达30%以上,而且从2001-2015年间,干眼症的年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其中女性、年龄增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以及生活在干燥环境(低湿度)中,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干眼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导致泪膜不稳定的慢性疾病,可能会造成眼表受损使眼睛表面受损,并伴随着眼部不适的症状。
亚洲干眼症学会(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依据泪膜异常的情形,将干眼症分为以下3种类型,每种类型都与泪膜的不同分层有关(泪膜包含脂质层、水层和黏液层):
- 缺油(过度蒸发)型干眼症:脂质分泌不足或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
- 缺水型干眼症:水层物质减少使泪膜不稳定。
- 湿润度不足型干眼症:膜相关黏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mucin)缺乏或异常,导致角膜表面湿润度不足。
在诊断干眼症时,医生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全面性考量包含患者的眼睛的症狀、瞼板腺的生理状态、淚膜脂質的質與量等因素。目前治疗干眼症的共识为普遍采用“阶段式处置”策略,医生会依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药物及其他治疗建议。
治疗初期阶段的干眼症,通常从低风险且常见的方法开始,如使用人工泪液来补充泪液成分,并建议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生活环境。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干眼症症状加重,医生可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例如使用促进泪液分泌的眼药水或对抗眼部发炎的治疗,以达到更有效的缓解效果。
常见的干眼症药物
人工泪液
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常见的首选治疗选择,主要功能是补充眼睛所需的泪液和其他成分。这种治疗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且容易取得的优点,市面上也提供了多种配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选择人工泪液时,应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类型:
-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干眼症,通常需要选择黏度较高的人工泪液,然而,高黏度的药水可能会有视物模糊、眼睛黏腻的感觉。
- 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者,泪液容易蒸发,适合选择使用含油质成分的人工泪液。
- 多次型(multidose)的人工泪液,通常含有防腐剂,然而已有研究证明,眼表长期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导致眼部受损等不良事件,对于已有其他眼表疾病的病人,可以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促泪液分泌剂
除了上述可以补水或补油的人工泪液,也有药物被证实可以改善黏蛋白分泌不足的同时促进水分分泌,例如diquafosol。然而,使用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点用后眼睛或会有刺激感。
干眼症的抗炎治疗药物
发炎反应是导致干眼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破坏眼睛表面环境的平衡并引起眼表的不稳定。通过改善眼部的发炎状况,可以有效地改善干眼的症状。对于干眼症的抗炎治疗,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用药:
- 急性期:短期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可于数小时内同时调降先天与后天免疫反应。
- 慢性期:使用环孢灵素(cyclosporine)眼用制剂,这是一类局部抗炎、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严重干眼症,依照医生指示可与人工泪液与其他药物合用。目前在台湾,环孢灵素(cyclosporine)可使用的浓度有两种,一种为0.1%的浓度(每天一次);另一种为0.05%的浓度(每天两次)。
各类治疗干眼症药物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治疗干眼症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疾病的恶性循环,并重建眼表与泪膜的恒定稳定性。治疗过程应着重于缓解干眼症的现有症状,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
以下依阶段列出常用药物的使用优先顺序与治疗目标及其限制性和副作用:
- 人工泪液:只能短暫緩解淚膜異常、調節淚液滲透壓和控制發炎反應,但無法徹底解決乾眼症的根本問題。使用时需注意,患者若不了解自己的干眼类型,随意购买的人工泪液可能效果不佳。或是点到有防腐剂(尤其是benzalkonium chloride, BAK)的剂型,对眼表更刺激,建议有症状尽速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 外用皮质类固醇:短期使用可以有效抑制干眼症的发炎反应,是与人工泪液同为一线药物,但副作用为可能会造成眼压升高与白内障。
- 环孢灵素:抑制干眼症发炎反应,副作用比外用皮质类固醇低且可使用的期间更长,副作用为使用时可能会有刺激感。
药物治疗与其他干眼症治疗方法的结合
脉冲光治疗(intense pulsed light, IPL):IPL有助于增强睑板腺功能,并进一步减轻发炎反应,许多研究证实可改善因睑板腺阻塞导致的缺油型干眼症的症状。此外,IPL还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例如可刺激泪液生成的药品,如促泪液分泌剂,增加泪膜稳定度及保护眼表,提升IPL的疗效。
干眼症的成因多元,包括眼睑炎(blepharitis)、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部疾病,糖尿病、修格兰氏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等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个人卫生习惯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都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因此,治疗干眼症不应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全面提升眼部健康和泪膜的稳定性。
个性化治疗计划
由于干眼症有诸多成因,仅依赖人工泪液治疗往往效果有限。美国眼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的临床指南建议,为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全面评估并治疗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通过及时、合适的诊断,医生可以根据治疗经验和病人的偏好,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而不是只基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还包括定期的评估和追踪的频率。
选择合适的干眼症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缩写对照:AAO,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DES, Asia Dry Eye Society; BAK, benzalkonium chloride; DED, dry eye disease; IPL, intense pulsed light; MG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参考文献
- Kuo YK, Lin IC, Chien LN, et al. Dry Eye Disease: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in Taiwan, and it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erits. J Clin Med. 2019;8(8):1227.
- Tsubota K, Yokoi N, Watanabe H, et al. A New Perspective on Dry Eye Classification: Proposal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Eye Contact Lens. 2020 Jan;46 Suppl 1(1):S2-S13.
- Craig JP, Nelson JD, Azar DT, et al. TFOS DEWS I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Ocul Surf. 2017;15(4):802-812.
- Semp DA, Beeson D, Sheppard AL, et al. Artificial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ptom (Auckl). 2023;15:9-27.
- Kim M, Lee Y, Mehra D, Sabater AL, et al. Dry eye: why artificial tears are not always the answer. BMJ Open Ophthalmol. 2021;6(1):e000697
- Hori Y. Secreted Mucins on the Ocular Surfac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8;59(14):DES151-DES156
- Soifer M, Azar NS, Mousa HM, et al. Ocular Surface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SID): A Collective of Systemic Etiologies Which Cause or Amplify Dry Eye Syndrome. Front Med. 2022;9:949202.
- Chan YH, Sun C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pical cyclosporine 0.1% in moderate-to-severe dry eye disease refractory to topical cyclosporine 0.05% regimen. Taiwan J Ophthalmol. 2023;13(1):68-74.
- 宜可利® 1 毫克 /1 毫升眼用乳剂。中文仿单。卫部药输字第 027223 号。
- 麗眼達® 眼用乳剂 0.05%。中文仿单。卫署药输字第 024206 号。
- Messmer EM, Ahmad S, Benitez del Castillo JM, et al. Management of inflammation in dry eye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from a European panel of experts. Eur. J. Ophthalmol. 2023;33(3):1294-1307.
- 张珮茹、郭正睿、童玟津。乾眼症藥物治療的現在與未來。藥學雜誌電子報。2020 年;36(145)
- Chen J, Qin G, Li L, et al. The Combined Impact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Combined and 3% Diquafosol Ophthalmic Solution on Evaporative Dry Eye: 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phthalmol Ther. 2023;12(6):2959-2971.
- Sheppard J, Shen Lee B, Periman LM. Dry ey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and clinical specialists. Ann Med. 2023;55(1):241-252.
- Akpek EK, Amescua G, Farid M, et al. Dry Eye Syndrome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Ophthalmology. 2019;126(1):28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