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皇帝如何解除武将兵权,远不止收回虎符这么简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皇帝如何解除武将兵权,远不止收回虎符这么简单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F5SNKPN05560X8P.html

在古代,皇帝解除武将兵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远不止收回虎符那么简单。事实上,解除武将兵权的关键在于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本文将从经济控制、人事任命、其他势力制衡等方面,探讨皇帝如何解除武将兵权。

历史上,虎符是控制军队的象征。在一些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帝想要收回武将的兵权,只要把虎符收回来就行了。可这样真的可以放心吗? 那要是武将威望很高,是不是没有虎符也可以调动部队,如此一来虎符的意义在哪?

事实上,解除一个武将或权臣兵权有很多很多内容,交虎符、帅印或者其他信物只是一种象征,说白了就是在办手续而已。皇帝能不能解除武将的兵权,主要取决于皇帝对军队有无控制力,皇帝对军队有控制力,叫武将回来办个手续是可以的。皇帝对军队没有控制力,那么一般来说他也不会要求你回来交虎符。

那么皇帝是如何对军队进行控制呢,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经济控制。包括粮草、物资、军备等,一支军队如果经济独立了,那么就具备了造反的条件,我们看历史的军事动乱,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军队能够自给自足。可以认为控制不住军队的经济命脉,军队就不是自己的。清末的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新军,虽然都是大清旗号,但慈禧无法直接指挥,只能通过这几员将领来调动,本质上都已经是私人军阀。这种情况下,慈禧要解除这三人兵权,非常困难。

2.人事任命。军队干部的任命必须由朝廷来完成,打仗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官职的监军,有的朝代的监军主要是太监。如果一支军队主要将领的任命来自于军队的头,那么也是非常危险的。当年赵匡胤就是自己的亲信一手将自己扶上了皇位,而北宋为了防止兵变重演实行的置将法,频频调换将领,则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然解决了军队叛乱问题,但战斗力大打折扣,被辽金蒙轮番按在地上摩擦。

3.其他势力制衡。再拿慈禧太后来说,尽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后朝廷风雨飘摇,外敌环伺,内部私人武装林立,但晚清依然屹立不倒,几员大将均未造反,还能让李鸿章乖乖的拼光北洋水师。这招玩不好,就是养蛊为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倚重,原意是要制衡其他势力,只是玩脱了,反噬了自己。

所以皇帝要解除一个将领兵权,交虎符只是手续,关键是皇帝对军队有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有足够控制力的话像朱元璋,逮谁砍谁。经济控制和人事控制不够的话,像慈禧,让你们玩内耗,不解除你兵权,但把你的军队当炮灰消耗掉,等同于削弱你,间接解除你的兵权。

有了对军队的控制力,皇帝接触武将兵权就非常容易了,方法有很多,我们也随便列举几种。

直接杀掉。随便找个借口(造反是比较常用的借口),直接杀掉带兵的武将,收回兵权。这种方法一般只有盛世的皇帝才能用,王朝衰弱时,一个把握不好,武将被逼无奈,往往会出现造反的情况。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汉景帝杀周亚夫;唐朝中后期,频繁杀握有兵权的刺史。节度使,都是这种情况。

提拔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破格提拔年轻将领,分化实权武将的兵权,也是皇帝常用的手段。最出名的是汉武帝破格提拔霍去病,忽视卫青。

抓住小辫子,致仕养老。皇帝抓住武将的过错后,不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抓住军事失误或受贿事件,迫使其放下兵权,回家养老。西汉名将赵食其,“失道当斩,赎为庶人”,就是此类。

好言相劝,劝说武将放弃兵权,回家养老。最出名的的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了,攒个酒局,推杯换盏在酒桌上把事情给说开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武将放下兵权回家养老。

规范制度。以朝廷的名义设立制度,防止武将专权。比如北宋的更戍法和分权法。更戍法,规定军队定期更换驻地,而将帅不随军转移,能够防止,武将专权。分权法,则是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从而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明升实贬型。给武将加官进爵,由武将转为文臣,剥离兵权,这种方法也比较常见。比如三国时期,司马懿加为太傅,就失去了兵权,因为太傅是文官,木有兵权。

坐等武将老死,秋后算账。皇帝势微,武将势大的时候,皇帝一般都会选择隐忍,等到武将年龄大了老死,或是对军队掌控力度变弱的时候,再下死手。西汉汉宣帝针对的霍光,就是这个方法。霍光活着的时候,即便霍家人毒害许皇后,汉宣帝依旧选择了沉默,霍光死后,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

虎符始于春秋,到了汉代就名存实亡了,如果虎符真有还有效果,就不会有七国之乱。在分封体制下,藩王有独立的税赋和军队,古代帝王要削藩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建文帝时期的靖难之役,都是产生了严重后果的事情,前者逼得汉景帝直接把建议削藩的晁错给砍了,后者皇帝直接被人干掉取而代之了,有趣的是两个隔了1000多年因削藩产生的叛乱,打的旗号都是“清君侧”。

回到前文,再说说虎符这个东西,其实就好像现在的口令,士兵看到口令对了才跟着一起打仗,否则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作乱呢?当然如果朝廷的威信丧失,而一些人觉得有利可图就会选择不根据兵符行事,毕竟虎符只是给高级军官看的,不是给每个士兵。

还有一种情况是边疆长期有战事,导致虎符迟迟不能收回,而武将因此和士兵军官混熟了,容易跟踹出现只认大将军不认皇帝的现象。

归根结底,皇帝要解除他人兵权必须要有实力。如果你啥都没有,别说交兵权,你敢动一动人家的利益人家都能造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