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发店迎来“二月二”消费高峰,有人为理发愿意排队3小时
武汉理发店迎来“二月二”消费高峰,有人为理发愿意排队3小时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重要节日。这一天,武汉各大理发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消费高峰,不少市民为了“剃龙头”讨个好彩头,甚至愿意排队数小时。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展现了节日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3月11日8时50分,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一家快剪店里,已经有三位男客在排队等候,理发师拿着剪刀麻利地为客人剪发,店内结账都由顾客自助完成。理发师介绍,平日里剪发是15元,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价格会上涨一些,无论男女老少剪发都是20元。
早在3月9日,武昌区岳家嘴一家美发工作室的发型师小颖就开始在朋友圈发布“龙抬头”剃龙头的广告。3月11日当天,小颖更是9时不到就抵达店内工作,“平日店里早上9点半开门,晚上9点关门。今天改为早上9点开门,晚上9点半关门。”小颖说,不少熟客都提前跟她预约时间,后来这一天预约的客人太多了,只能告知他们按到店顺序来安排,先到先剪。
记者走访发现,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无论是商场的连锁店,还是马路边的理发店都早早开了门。而赶早理发的顾客也比平日里更多,早上9时不到,就有多位客人到店。
11日上午,记者在武汉光谷步行街的一家连锁美发店里看到,首席发型师袁正启正忙着给一位男客理发,他旁边的沙发上还有多位熟客正在排队等待。11时许,有一位顾客进店后径直找到袁正启,点名想要他来剪发。袁正启告诉他,现在拿号需要等到14时左右才能排上,大约需要等待3小时。而这位顾客仍然选择拿号排队,指定要袁正启剪发。
不仅仅是首席发型师,店内的每一位发型师的席位都坐满了,沙发上还有不少客人在排队等候,洗发区的小工也按顺序挨个招呼着客人洗发。“二月二这一天可能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但是忙并快乐着。”多位理发师称。
“家里人都一个多月没剪头发了,我趁着早上人少先剪,孙子放学后再剪。”在光谷另一家理发店里,正在剪发的陈爹爹说,正月里理发的人少,都想趁着“二月二”剃龙头,讨个好彩头,排队等一等也无妨。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有不少行动不便的人和老年消费者有理发需求,有商家上门理发的业务也排得满满的。
“今日已全部约满,最早只能预约13日上午了。”一家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的商家介绍,他们店在武昌区汪家墩,“二月二”这天上午要赶到青山区和汉阳区,为不便出门的老人理发。上门理发的价格是98元一次,节日维持原价,没有涨价。
该商家介绍,上门理发后产生的碎发可能需要消费者自行处理。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为婴儿上门理胎发的机构一般会帮忙处理碎发。理胎发费用也分为到店价格和上门价格,供消费者自由选择。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科治理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消费者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扎堆理发,既是跟风消费,也是尊重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
对于商家来说,节日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机会。在节日期间,商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从而拉动消费,提高销售额。对于消费者来说,节日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参与节日消费也是大家表达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的重要方式之一。
王鹏同时指出,节日经济火热固然好,但商家也应注意不能肆意涨价,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应该注意理性适度消费,使节日经济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