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论好坏,照单全收":如何平衡现在与未来的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论好坏,照单全收":如何平衡现在与未来的抉择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2978/your-future-self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总是面临着储蓄与消费、运动与休闲之间的两难选择。若想让"未来的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势必需要让"现在的你"做出牺牲。行为科学家哈尔·赫许菲德(Hal Hershfield)指出,你可以告诉自己"无论好坏,照单全收",缓解做决定时产生的冲突和压力,让自己好过一点,进而造就更好的结果。

照单全收

1970年代,史丹佛大学年轻的精神医学教授大卫·史匹格(David Spiegel)受邀负责主持一系列"支持表达团体治疗"(supportive-expressive group therapy),治疗对象是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当时,医师和病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一对一(偶尔家属会在场),团体治疗还是十分新颖的概念。史匹格和团队成员认为,让一群乳腺癌患者定期聚会,彼此交流与支持,对患者应该很有帮助。

然而,其他医师(尤其是肿瘤科医师)并不看好这种团体治疗。史匹格医师在访谈时告诉研究者,那些医师都认为他应该是头脑有问题,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还担心,让八位患者聚在一起分享罹癌历程,看着彼此的病情日益恶化并慢慢步入死亡,岂不是会让她们遭受更大的打击,被迫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尽管众声喧哗、批评不断,史匹格医师依旧坚持下去,最终为参加团体治疗的妇女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她们确实经常被迫面对痛苦的考验,尤其是目睹团体成员的离世,然而,也从中学到如何应对自己将面临的各种大小压力。

至于治疗结果正如史匹格所指出,团体治疗无法让癌症的冲击消失,但她她们更知道如何面对这些负面经历与创伤。正如一位妇女所说:"参加这个小组,就像让有惧高症的你,站在大峡谷边缘往下看。你很清楚一旦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但实际的感觉却似乎好多了,因为你至少能够凝视深渊。我现在依旧无法让自己感到宁静与超脱,但至少,我已经敢面对。"

和这名患者一样,许多参与团体治疗的妇女都不断面临负面的事情。例如在一項研究中,史匹格及其研究夥伴以分鐘為單位,詳細分析團體互動中的情感表達及討論內容。每當無可避免的壞消息出現時,談話的氛圍會發生變化,雖然氣氛變得比較嚴肅,但眾人不會因此陷入過度沮喪,反而能夠在他人積極的支持下表達負面情緒,參與團體治療者更知道如何因應那些過去被忽視或避而不談的消息,從而減少面對無法迴避情境時的焦慮感。

学习面对并应对坏消息,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史匹格及其研究伙伴发现,患者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愈强,焦虑及忧郁的程度就愈低。团体治疗甚至可能延长生命,根据一项研究发现,与没有参与团体治疗的病人相比,参与团体治疗的病人生命延长大约18个月。虽然后续有研究显示,这种生命延长效应可能只是极端案例,然而近期对于相关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参加团体治疗的妇女(特别是年纪较大、社会支持较少的病人)不仅能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她们表示自己比较不会焦虑和沮丧,生活品质也有所改善。

和平共存

正如史匹格医师所言,这位病人和治疗团体中的许多病友一样,开始了解到快乐和悲伤并非两个极端,而是能彼此和平共存。这种混合的情绪,正是田纳西大学心理学家杰夫·拉森(Jeff Larsen)毕生研究的课题。他通过《人是否同时感到快乐和悲伤?》、《混合情绪的案例》、《混合情绪的进一步证据》等研究,并运用尖端科技证明,我们可以同时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感受,无论快乐和悲伤、愤怒和骄傲,还是兴奋和恐惧。

为什么体验矛盾的情绪很重要?从实用角度来看,这个发现意义重大!拉森及其研究伙伴认为,人们同时体验正面和负面情绪(例如参与史匹格团体治疗的病人),可能获得某某种好处,而这种好处是单单体验一种情绪时无法得到的。这个观点看似简单,意义却十分深远。请想一想,你最近一次面对的压压力或障碍是什么?或许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例如到了周末晚上,你实在懒得自己下厨,所以叫个外送,轻松饱餐一顿(但你心理很清楚,自己煮比较健康,而且你的感觉会更好);那也有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例如面对被裁员的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职务调动。

在我们面对这些压力时,选择的应对方式之一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断责备自己,完全忽略有时候情况并非我们所能控制。或者,我们可以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土里,试着避免任何不愉快的感受。或者,还有第三种应对方式,就像那位歌剧迷一样,我们可以尽可能体验快乐,同时也体验那些带给我们不愉快的事情。

采用第三种应对方式,能让我们未来变得更好吗?几年前,我和奥林学院(Olin College)临床心理学教授强恩·阿德勒(Jon Adler)合作,针对这个想法进行实验。阿德勒先前曾经研究过人们的心理治疗经验,在为期三个月的研究中,他追踪每週前來接受心理治疗的門診病患。每次治疗结束後,他會請病人在日記上簡短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記錄自己當週的「心理健康狀況」。

阿德勒的研究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可以验证"无论好坏,照单全收"是否真的有帮助。从长远来看,在负面经验中添加一点希望和喜悦,或许能有更好的结果。

为了找出答案,我们请研究助理分析病人的日記。病人所写下的感受,有时是悲伤、恐惧、快乐之类的单一情绪;有时则会有不同情绪彼此交织在一起。例如下面这则日记中,就呈现出一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最近几周真的很煎熬。我和妻子庆祝她怀孕九周的好消息(去年一月,她在怀孕九周时不幸流产),但我依旧还没找到工作。同时,我们还为妻子的祖母即将离世而感到悲伤。不如意之事纷沓而来,我也难免陷入沮丧,但我依旧能够感到希望和快乐,庆幸自己至少有個幸福的婚姻。

研究结果显⽰,经过三个⽉的心理治療,病⼈的⼼理健康(即⼼理幸福感)皆獲得改善。這與幾⼗年來的⼼理治療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混合情绪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更多幸福与悲伤混合情绪的受试者,正是心理健康感提升最显著的人。即使我们剔除快乐或悲伤本身的影响,结果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幸福感得以提升的关键,是当我们能体验到混合正面与负面的情绪组合,而不是只有体验到其中一种情绪。所以,幸福感并非源自于追逐快乐,而是学会在最艰难的时刻中,发现喜悦的微光。

更令人惊讶的是,混合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立即就可以感觉到。在原本引起焦虑的事件中添加一点喜悅、快乐或希望,并不能神奇地消除负面情绪。然而,在心理治疗过程时涌现混合情绪,与接下来一周的心理幸福感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无论好坏,照单全收"的好处也许无法马上看出來,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显现。

其他研究也证实"无论好坏,照单全收"的好处。例如,谈论已故配偶时能够展现出正面情绪的丧偶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更少的沮丧状态。同样地,若能在感到悲伤时重溫往日快乐回憶,有助于当事人更快度過喪親之痛。最后,面对相互冲突的目标时(例如渴望吃得更健康,但又很想多吃一个甜甜圈),经历混合情绪与更努力抵抗诱惑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负面情绪中加入一点正面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生活压力,度过当前艰难时刻,迎向更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