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天认识一种植物——牛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天认识一种植物——牛蒡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isenlin.cn/sf_90D56BD822184B0DB8AC4E0C74DBAC15_151_6B8ADCE8852.html

牛蒡,又称恶实、鼠粘子等,是一种菊科牛蒡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广泛的生长环境适应性,更在药用、经济和食用方面展现出多重价值。

别称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形态特征

牛蒡高达2米;其具有肉质直根;茎直立,粗壮,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基生叶宽卵形,基部心形,两面异色,上面绿色,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黄色小腺点;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小花紫红色;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 。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以种子繁殖,

牛蒡原产欧亚大陆,在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其在各地普遍栽培 。

牛蒡喜温暖气候,耐阳光,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属于长日照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常生于海拔750~35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等地区。

功能作用

一、药用价值

药材

果实: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本草经疏》: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根: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茎叶:清热除烦,消肿止痛。主风热头痛,心烦口干,咽喉肿痛,小便涩少,痈肿疮疖,皮肤风痒,白屑风。

二、经济价值

牛蒡种子含油,可作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化妆膏、化妆霜、奶液和化妆水等

三、食用价值

牛蒡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 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

其肉质直根可食用,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幼嫩叶片和叶柄叶可作为蔬菜食用。

中药药方

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子、牡丹皮、石斛、元参(玄参)、夏枯草,水煎服。(《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淡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黄芪)一两半(蜜炙)。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本事方》牛蒡子散)

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圣惠方》)

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经验方》)治斑疹时毒及痄腮肿痛 牛蒡子、柴胡、连翘、川贝母、荆芥各二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治急性乳腺炎:牛蒡子叶(干品三钱,鲜品一两),水煎当茶。(《全展选编•外科》)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或熬膏涂。

注意事项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