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
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兴亡的感喟,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本文将从词作背景、词牌特点、内容解析等方面,全面解读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词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倡导变法革新,力图富国强兵,对北宋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家王安石在文学领域也有卓越成就,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积极推行变法,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其改革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文学家王安石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出的“理学”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思想家
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兴亡的感喟,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王安石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创作契机
王安石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游览时,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词,以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感慨。
词中所体现的政治情怀
- 忧国忧民:王安石在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 怀古伤今:王安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 寄托抱负:王安石在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表达了他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渴望。
- 批判朝政:王安石在词中对当时的朝政进行了批判和讽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词牌名与格律特点
词牌名源自唐代乐曲,相传为唐玄宗时期乐曲名,后用作词牌。命名因王安石所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而得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
格律要求及韵脚安排
- 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
- 变体:韵脚另有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等。
- 押韵要求严格,需按照词牌规定的韵脚进行押韵。
上阕景物描写技巧与意境营造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正值深秋时节,天气初凉,景象萧瑟。“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形容远处江水清澈,山峰青翠,景色如画。“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描绘出江面船只、天空白鹭与银河相映成趣的壮丽景象,画面难以完全描绘。
经典词句欣赏与解析
- “澄江”“翠峰”等自然景观描绘
- “澄江”描绘长江清澈见底的景象,营造宁静氛围。
- “翠峰”形容山峰青翠欲滴,展现自然之美。
- 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凸显金陵壮丽景象。
- 境界苍凉,暗示朝代更迭的沧桑。
- “归帆”象征游子归乡,寄托思乡之情。
- “酒旗”代表繁华,与荒凉景象形成对比,凸显历史沧桑。
- “斜阳”则暗示时光流逝,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 “西风”“云淡”“鹭起”等元素,营造萧瑟、孤寂的氛围。
- “归帆”“斜阳”等人文元素融入意境深远,寄托作者情感
- 通过景物描写,寄托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 渲染历史沧桑感,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下阕历史感慨与今昔对比手法运用
六朝古都的辉煌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在此建都,繁华竞逐,盛极一时。
北宋时期对比
北宋时期,金陵仍是江南繁华之地,但已不如往昔,作者通过“念”字,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昔日繁华
昔日金陵繁华盛景,车水马龙,宫阙巍峨,文人墨客云集。
今日衰败
如今,六朝古都已成历史,昔日繁华已逝,只留下破败的城墙和萧瑟的景物,突显出历史的沧桑和兴衰之变。
今昔对比,突显兴衰之变
- 忧国忧民: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
- 怀才不遇: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作者身负治国之才,但得不到朝廷重用,怀才不遇之感也蕴含其中,使作品更加深沉悲壮。
全词艺术特色总结与鉴赏价值评估
形象生动鲜明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刻画,使得词中的景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象选取独特
全词选取“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等意象,描绘出金陵故都的壮丽景象。
景物与历史交融
作者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融入对历史兴亡的感喟,使得情感与景物相互交融,形成雄浑阔大的境界。
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
全词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和对现实的忧虑,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情感表达十分到位。
情感表达深沉
词中充满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体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
悲壮气息浓厚
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使得全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既有雄浑的气势,又有悲壮的情感,独具魅力。
风格独特鲜明
沉郁悲壮,风格独特鲜明
在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此词作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和创新。后世许多文学家、诗人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进行了研究和借鉴,对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