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GDP10强省出炉:福建险胜浙江,广东第7,山东未入围
全国人均GDP10强省出炉:福建险胜浙江,广东第7,山东未入围
2024年全国人均GDP十强省份榜单近日出炉,东部经济强省继续领跑,中西部省份实现历史性突破。北京以228,011元(约32,114美元)蝉联榜首,上海、江苏紧随其后,形成"京沪苏"三极格局。令人瞩目的是,福建以138,085元险胜浙江的135,959元,以2,126元的微弱优势首进前四;天津、内蒙古分别以13.2万元和10.9万元守住第六、第八席位;湖北、重庆则代表中西部地区首度跻身十强。
福建险胜浙江
福建超越浙江的0.3%微弱优势,折射出两省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个陆地面积七成是山地的省份,正通过"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实现弯道超车。2024年,福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突破52%,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龙头企业带动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万亿。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数字经济合作园区已集聚台资企业287家,形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链。与此同时,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0万标箱,远洋渔业产值增长18%,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2%。这种"山上搞创新、海上求突破"的立体发展模式,使福建在人均指标上实现了对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超越。
广东第7
作为首个GDP突破14万亿的经济大省,广东人均GDP仅排第七的现状凸显区域失衡难题。珠三角核心区人均GDP达16.8万元,相当于德国水平,但粤东西北12个地市人均不足6万元。深圳南山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超53亿元的同时,汕尾陆河县工业园亩均税收仅2.3万元。
这种"富可敌国"与"发展洼地"并存的格局,使得全省人均指标被人口基数(1.27亿)稀释。尽管近年投入超1.5万亿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但产业梯度转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如何破解"灯下黑"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山东未入围
曾连续多年位居GDP前三的山东,此次人均指标跌出前十,暴露出传统动能减弱与新动能青黄不接的深层矛盾。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重化工业占比仍达58%,而数字经济占比仅为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潍坊,柴油机产量占全球1/3的辉煌背后,氢能装备产业化进度落后江苏2-3年;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产值突破4000亿,但智能家居渗透率比广东低12个百分点。人口过亿的省情更放大了转型压力,2024年山东技术成果转化率比江苏低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广东的61%,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攻坚期。
总结
在这场省域经济排位赛中,十强省份呈现出"3+4+3"格局:京沪苏组成人均3万美元俱乐部,闽浙津蒙构成2万美元梯队,鄂渝则代表中西部站上1.4万美元台阶。值得关注的是,十强省人均GDP已超过葡萄牙水平,但区域落差依然显著,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