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保护隐私却伤害了眼睛?防窥膜是“智商税”吗?
想保护隐私却伤害了眼睛?防窥膜是“智商税”吗?
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时,你是否担心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窥视?防窥膜作为一种隐私保护工具应运而生,但最近"防窥膜是智商税吗"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那么,防窥膜真的有用吗?它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手机(电视)等设备对眼睛的伤害原因
人眼接收的光线主要分为两种:被动光线——所有漫反射光线,比如自然光环境;主动光线——各种发光体的直射光线,比如电视、手机、灯泡、太阳等发光体。
由于人眼是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是由自然反射光经亿万年形成的感光器官,因此对自然反射光环境是能够适应的。电视、手机等设备的发光材料产生的光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了自然光,但其发射的光波仍属于主动直射光波,具有直接光辐射特性。由于绝大部分直接辐射光与漫反射光的指向性有本质区别,所以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只要没有消除直接辐射的根本因素,那么这些措施都无法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
防窥膜的工作原理
防窥膜是利用光具有穿透、折射、反射以及漫反射等特征,通过改变手机膜内部的结构,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
光的折射性
人眼看到的一切物体,都存在光的折射现象,手机膜、手机屏幕也同样如此。当一个人在玩手机时,如果没有贴防窥膜,那么另一个人在旁边也可以看到一部分内容,这是由于普通的手机膜无法阻止光的折射。
然而,防窥膜改变了膜内部的构造,可以阻挡光发生折射现象。在旁边观看的人因为接收不到屏幕折射出来的光线,自然也就看不到图像。但是,膜边缘的折射会产生多彩晕光,且屏幕内容会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对人眼产生强烈的影响,使得视觉疲劳。
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防窥膜,主要都采用了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就像生活中的百叶窗借助叶片的凹凸方向,实现采光的同时阻挡外界视线。防窥膜的技术与其相似。手机贴上防窥膜后,正在使用手机的人能够在正面90度下,清晰地观看屏幕显示内容,但左右小于特定度数,如25度、45度的侧面就无法看到屏幕的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让眼睛在垂直角度看清屏幕,但其边缘的虚化和晕光,长时间观看,会使人眼产生错觉,造成头晕、视觉模糊的弊病,反而伤害视觉。
防窥只是一种概念,液晶发光屏曾经采用特别技术消除边缘视角不清晰。现在又用某种方法遮挡边缘视角,这其实不是进步,而是偷换概念。
贴了防窥膜的屏幕会比正常钢化膜的显示更暗,需要调亮屏幕亮度才能达到原来的视觉效果,其实是不利于眼睛健康的。防窥膜不光防别人,同时也伤了自己。
正确保护眼睛的方法
- 不在黑暗处观看主动发光体,包括电视、手机、室外大屏幕等。
- 对主动发光体减少观看时间,注意眼睛的休息。
- 不管用不用防窥膜,都要注意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屏幕亮度等。如果感觉眼睛疲劳,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眺望远方,减轻对视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