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关注周】爱不等“带”,远离疱疹痛
【带状疱疹关注周】爱不等“带”,远离疱疹痛
2025年2月24日-3月3日为第四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有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据统计,约有1/3的人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再次活跃,引发带状疱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伴随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被称为"最痛的皮肤病",可以表现为灼烧感、刺痛感、电击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干扰睡眠、饮食和情绪。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专门感染并破坏神经节,引发的神经疼痛是患者面临的最大困扰。急性疼痛可能在皮疹出现前就已开始,常常被误诊。更为棘手的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的疼痛折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身心双重折磨。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在带状疱疹疼痛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早期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痛的发生。在疼痛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是基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医生会考虑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来管理疼痛,这可能包括非处方类的镇痛药以及由医生开具的其他药物。此外,还有专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药物,如普瑞巴林胶囊,属于钙离子通道调节剂,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并依据最新的诊疗共识进行,例如《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提及的治疗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快速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在带状疱疹关注周,我们呼吁大家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尤其是对疼痛的重视。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是关键。同时,对于已经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不要放弃希望,积极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让我们一起关注带状疱疹疼痛,为患者的健康助力,让他们早日摆脱疼痛的阴影,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