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伤寒论脉诊之辨病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伤寒论脉诊之辨病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zhongyipeixun.shop.m.liebiao.com/article364410

《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的脉诊理论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通过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本文将详细介绍《伤寒论》中脉诊辨病性的基本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脉诊的精髓。

伤寒论中明确指出:“脉浮者,病在表”(51),这意味着当脉象呈现浮象时,疾病往往处于体表的层面。浮脉的特点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上漂木。它反映了病邪在肌表,正气抗邪于外的状态。例如在外感风寒初期,人体受到外界寒邪的侵袭,卫气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就会出现浮脉,此时患者多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表现。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者,沉为里伤寒脉迟。。。脉迟为寒病人脉数,数为热”(126),这里提到沉脉主里。沉脉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它表明病邪已深入体内,气血内困。比如在一些里实热证中,热邪与积滞互结于里,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沉脉,同时患者可能伴有腹胀、便秘、发热等里实之象。而迟脉主寒,迟脉的特点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当人体阳气不足,或寒邪凝滞经络时,气血运行缓慢,就会出现迟脉,患者往往有畏寒肢冷、腹痛喜温等寒证的症状。数脉主热,数脉一息五至以上,脉搏跳动较快。这通常提示体内有热邪,热邪鼓动气血,使其运行加速,就会出现数脉,患者可能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热证的表现。

“尺中脉微此里虚”(49),说明尺部脉微提示体内正气亏虚。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这反映了人体脏腑气血虚衰的状态,尤其是下焦肾阴肾阳的不足。在临床中,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慢性疾病后期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尺部脉微的情况,同时伴有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等虚证的表现。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之”(219),这里的滑脉主实,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它表示体内有实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疾脉则比数脉更快,一息七至以上。当阳明病出现谵语、发潮热等实热症状,同时伴有脉滑而疾时,提示阳明腑实已成,可使用小承气汤通下腑实。

如上所述,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微细属虚,滑疾属实。这是论中以脉诊辨病性的基本规律。然而,若再从全论的脉法和临床实际来推论,虽然以浮沉分表里,迟数辨寒热,但又当视其脉象相兼而定。

例如浮紧为表寒,浮紧之脉,浮象明显,同时伴有紧脉的紧张有力。紧脉如牵绳转索,主寒主痛。当外感寒邪较甚,卫阳被遏,肌表气血凝滞时,就会出现浮紧脉,患者除了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外,还会伴有头痛、身痛等寒邪凝滞经络的症状。

浮数为表热,浮数之脉,浮象与数象并见。数脉主热,浮脉主表,表明病邪在表且有热象。如外感风热之邪,卫气抗邪于外,热邪熏蒸,就会出现浮数脉,患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等风热表证的表现。

沉数属里热,沉数之脉,沉脉与数脉同时出现。沉脉主里,数脉主热,说明病邪已深入体内且有热邪存在。比如一些脏腑实热证,热邪内蕴于脏腑,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沉数脉,患者可能伴有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里热之症。

沉紧属里寒,沉紧之脉,沉象与紧脉相结合。沉脉主里,紧脉主寒,表明寒邪在里,阻滞气机。常见于一些寒凝经络或寒滞胃肠的病症,患者会有腹痛、喜温喜按、呕吐、腹泻等里寒之象。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脉诊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单一的脉象可能并不足以准确地判断病情,而多种脉象的相兼出现,则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体的病理状态。例如一位患者既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又伴有沉数之脉,那么就可以判断为里热证,可能是阳明腑实之类的病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又如一位患者出现恶寒、头痛、身痛等表证症状,同时伴有浮紧之脉,就可以明确为表寒证,应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但脉诊也需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