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1/15/225123_1117897177.shtml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三纲领”和“八条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体系。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践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将其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从内容上说,《大学》一书由教育目的和个人修养方法两部分组成。《大学·经》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三条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

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

明德

“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

亲民

“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觉悟“明明德”此一天生能力之后,就须“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

至善

“至善”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境的期许。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调查研究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实事求是,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发现规律,明辩道理。

致知——认清本质

“致知”就是探究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规律性。透过表面现象清晰事物本来的是非、美丑、善恶,而不是人云亦云,浅尝辄止。

诚意——意念诚实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发自于内心,不矫饰,不做作,不欺人,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

正心——动机纯正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良的情绪和邪念,不为诱惑所动,保持心灵的安详。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心正自然不怕影子歪”。

修身——提高修养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陋习,才能为别人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

齐家——经营家庭

“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他人。一个家庭后院经常起火的人哪有能力哪有精力去治理企业和国家呢?

治国——以德治国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平天下——天下太平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絜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工夫难处,尽在格物致知上。”
“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说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着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的;事物运动是过程性的。只要从事物运动过程起止出发,认识每一个环节的相互制约关系,人的行为便能够接近道。近道还不是得道。当人的行为被称为道德行为时才算时得道,而道德行为时修养、是实践。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事物运动过程的结果是人们思考行动前的目的。在人事上,特指道德目的。“止,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才会形成顽强的毅力。安、静和定都是主体的身心状态。一个忙忙碌碌、心态浮躁的人是不能够思考的。而只有思考才能找到实现至善目标的现实途径。

在《大学》中,有两章几乎是重复地论述了修齐治平的关系,其最明显的差别是叙述顺序不同。其中一章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面一章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德与政治,一个面目和善,一个面目狰狞;一个温暖如春,一个冷如严冬;一个柔软似水,一个坚硬似刚。政治是利维坦的张牙舞爪,道德是维纳斯的嫣然一笑。

大学提倡的是抓住本,它把这一要求也贯彻到自身的写作中了。正心修身本在正心,心正则身修。修身齐家,本在修身,身修则家齐。齐家治国,本在齐家,家齐则国治。治国平天下,本在治国,国治则天下平。这样,本末倒将上去,天下平、国家治理和家庭和睦的政治目标的实现之根本就在于个人的身心修养的道德之修持上了。内圣外王是这一儒家伦理政治观的简练概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