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找不到导师怎么办?(考研需要先找导师吗)
考研后找不到导师怎么办?(考研需要先找导师吗)
考研后找不到导师怎么办?这是一个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儿子考研联系不上导师怎么办
进入考研复试的同学,一定要抓紧时间联系导师。不过,联系不上导师,还是头一次听说。这里理解的你所谓的联系不上导师,指的应该是主动联系导师,但是老师没有回复吧。如果是学院的网站是缺少某个老师的联系方式,这样的老师不建议作为备选导师,除非实在找不到导师。其实,联系导师是有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真有可能得不到老师的回复,我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经验简要谈一下看法。
一般情况下,初次联系导师的首选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适当的途径是电子邮件。初次联系导师,你和老师互为陌生人,都不认识对方,为显正式,一定要选择电子邮件。即使有手机号码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也不建议使用,否则会显得不够礼貌,太唐突,站在老师的立场来看,可能会产生排斥感。发邮件的话,一是可以写更多的话,把自己的情况说得更清楚,再一个也可以给老师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回复你。所以,获得中意老师的邮箱地址之后,就开始发邮件,不必再去私下打听老师的手机号码或者微信之类的,除非这位老师直接把手机号码公布在了个人主页上,即使是这种情况,也建议首先发短信表明自己的意思,征得老师同意之后,再考虑是否电话联系或者添加微信。
关于如何给老师发邮件,其实也是有门道的。许多同学由于给老师发邮件时,方式方法有问题,导致老师不知道怎么回复,或者不愿意回复,这种情况其实还是蛮普遍的,个人武断猜测,题主估计也是此类问题(如有错误,还望见谅)。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供考研的同学参考:
在和老师互相不认识的情况下,发邮件时一定要非常规范,正式,以显庄重,严肃,切不可像与熟人、同学、朋友之间的联系那样随意。写信时的必要部分,包括敬语、称呼、正文、祝福、署名等一个也不能少。现在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普遍,有许多人习惯用英文的书信格式,不过我建议,对于本土毕业的导师,最好采用中文格式,除非你要联系的导师是外国人或者海归老师。
这里主要指的是邮件正文的内容,要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所介绍,包括平时的学习成绩,参与过的课题,论文写作和发表情况,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都要有所涉及,对于即将读研究生的人来说,这些是老师非常看重的方面。除此之外,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既然是想选这位老师作导师,就一定要询问老师,还有没有招生名额,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哪些期待,诸如此类的问题务必要清楚明了的表达出来,不可以含糊其辞,让老师去猜,这也是许多同学联系导师时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
邮件的正文需要将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式地介绍,但是也不可太过于长篇大论,要做到既内容丰富,又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尽量做到概括,简洁,清晰,这样会给老师一种非常舒适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添加附加就是为了补充邮件正文不能涵盖的个人具体信息,比如个人简历、英语四六级成绩证明扫描件、参加课题的说明、本科四年的成绩单、研究计划、个人陈述等,只要你觉得可能是老师感兴趣的个人能力,就都可以添加在附件中。附件添加时,要合理地命名,分门别类,压缩上传,以给老师的阅读带来方便。
其实,关于如何通过邮件联系研究生导师,这个问题我之前专门回答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我的一篇悟空回答,题目是《考研中想要联系导师,该怎么发邮件才合适?》,那里写得更为详细一些。
针对题主的问题,我想再额外多说几句。你的这种情况,应该是联系过导师了,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建议可以先审视自己联系导师的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没什么大问题,最好再能检查一下,老师是否已经换邮件地址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办法找到老师新的联系方式。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通过中国知网找到这位老师最近发表的学术论文,从论文的个人简介中找,一般都会有作者的联系方式。当然,如果老师发表的论文以英文为主,那就要去相应的英文期刊库找了。
如果实在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那就没办法了,有可能是老师比较忙,或者不常用电子邮件,只能再等几天,看看会不会回复。假如说,等了好多天还没有任何回应,那么我建议你最好重新选一位老师去联系。从道理上来讲,你这样做并没有错,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最后,祝题主的儿子能被顺利录取为研究生。
二、如果考研初试结束后没有导师要,最后学校会分配导师吗
最近两天考研成绩陆续发布,对于绝对有把握上线的学生来说,现在已经在筹划自己的复试了,而复试的关键一环就是提前联系导师,反正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至于联系自己意向的导师有没有用,真的未必有定论,都是在官方公开的电子信箱中咨询,大概率的情况下都是比较客套的官方回复,导师在不能够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是很难给出准确答复的,就算是名额没满让你选他做导师,也未必就是万无一失,我就有同学吃过亏的。
有些冷门专业,在学生发完邮件咨询后,导师甚至会主动跟你联系,像这种情况,通过复试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有一些报考人数特别多的热门专业,初试成绩竞争也很激烈,导师一般都是比较拽的,能给你一个官方的回复就已经很不错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选定导师了,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进行调剂或者等着学校分配导师。
当然,复试的这些操作,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我建议如果你的分数尚可,可以通过同学或者熟人帮忙引荐一下,甚至可以亲自去学校一趟,人都是有见面之缘的,面对面的沟通比邮件效果更好,但是现在是疫情期间,可能性就不大了,如果只能通过邮件沟通的话,我建议你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但一定要体现出你的优势,如果能收到导师要进一步了解你的信息的话,我认为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同时也要表达自己对导师的崇拜之情,肯定导师在学术上的成就。
总的来说,只要进入了复试,能够通过复试,导师都没有什么问题,不存在没有导师带你的情况,复试结束后甚至是开学后都会选择的,甚至有人开学后半个月都没有见到导师是谁,所以不用担心。
三、研究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为什么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投入到了考研复习当中,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和问答里面,已经和大家讨论过考研时理性选择的重要性,而在选择时,我们当然要选择优势专业和名校,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导师至关重要,那如果考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投入到了考研复习当中,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和问答里面,已经和大家讨论过考研时理性选择的重要性,而在选择时,我们当然要选择优势专业和名校,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导师至关重要,那如果考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初试成绩高、复试表现出色,被顺利录取后,不管找不找导师,双选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提供导师名单,进行双选,不要担心没有导师带你,但是导师和导师之间肯定还是有区别的,名师出高徒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所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给大家解读一下,也方便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做个参考。
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里,导师每年带的学生的数量基本变化不大,一般2-3名,有项目和成果较多的老师可能学校还会给予更多的指标,在加上推免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同学都会积极争取提前和导师联系,以确定是否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退一步讲,你联系了导师,导师不一定就会回复你,即便如此,你也不吃亏。
比较关键的节点就是初试前后,在笔试开始前,导师只能根据你的三年成绩来对你进行判断,而你在笔试前联系导师,导师可能不会给你十分肯定的答复,能够说初试上线就重点考虑已经很不错了,最合适的时间观察号认为是初试成绩公布后,根据往年的分数线和报考情况基本就能判断是否进入复试,而在复试前及时和导师沟通,明确导师的选择意向,如果导师名额有限,抓紧联系其他导师,毕竟一个系里优质导师是有限的。
同样作为导师,可以说,很多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教育背景:这可能也是大家最为诟病的地方,好学校一定能代表学生就比其它高校出色吗?这个答案肯定不是绝对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实力,理性选择。
2.学生的科研经历:很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了本校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主持过学校的创新项目等等,在今年的研究生面试中,我们组里一个学生有个学生发表过中文核心,一篇SCI在投,所以自然很抢手,即便没有发表过论文,有科研经历也是很多老师比较看重的。
3.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读研期间,学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尤其是对理工科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如果能有六级证书或者四级分数较高,虽然不是复试规定的加分项,但对于导师来说,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
可以说,导师的学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发展前景,导师的个人能力及人脉关系也可能会对你今后的就业、深造产生影响,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否成功上岸才是最关键的,有些同学感觉不好意思联系导师,那时自尊心在作祟,考上研本身就不容易,提前联系导师,只赚不赔啊!行动起来吧!
关于本次考研后找不到导师怎么办?和考研需要先找导师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