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朝为什么西伯利亚抢不过沙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朝为什么西伯利亚抢不过沙俄?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2/15/38468404_1139153581.shtml

清朝为什么没能从沙俄手中夺取西伯利亚?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双方对西伯利亚这一地区的不同动机。如果西伯利亚对于沙俄来说是"饭",而对于清朝来说是"翔",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清朝都不太可能成功抢夺这一地区。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伯利亚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字是"大":1300多万平方公里

西伯利亚比中国陆地总面积还要大,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太平洋,北到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高原、外兴安岭,面积达到惊人的1300万平方千米。

需要注意的是:

  1. 西伯利亚是一个自然地理分区,不完全属于俄国,有一部分在哈萨克斯坦;
  2. 外东北不属于西伯利亚;
  3. 北亚是人为划分的地理区域,等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与西伯利亚不是重合关系。

西伯利亚可以分为三个次级地理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都非常广阔。其中,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仅次于亚马逊平原和东欧平原),面积达到260万平方千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形态

西伯利亚的水系也非常庞大。贝加尔湖是"世界淡水湖之王",面积达3.15万平方公里,快赶上我国海南岛的大小了,最大深度达到1637米,平均深度更是高达730米,比很多海洋还要深,蓄水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北美五大湖之和!

西伯利亚有三条主要河流:

  • 叶尼塞河:全长5530公里,世界第五长河
  • 鄂毕河:全长5410公里,世界第8长河
  • 勒拿河:全长4400公里,世界第11长河

这些河流的流域面积都达到两三百万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我国的长江。

第二个字是"冷":气候严寒,冻土沼泽广布

西伯利亚极端寒冷,是东亚冬天寒流的策源地。这不仅因为纬度高,实际上西伯利亚位于北极圈内的土地并不多;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地形南高北低,河流往北流入北冰洋,东、南、西面都有山脉阻挡暖空气,北面低平,受北冰洋和千岛寒流的影响。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冷地方——奥伊米亚康就在西伯利亚,位于北纬63°,1964年1月测得-71℃的低温纪录。

▲西伯利亚紧挨着中国这一端——东西伯利亚山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由于气候严寒,冬季漫长,西伯利亚冻土广布。又由于地形平坦,河流冬季冰封,春夏中上游解冻,下游还没解冻,造成凌汛,冰水混合物漫无目的乱流,千万年地循环,形成无边无际的沼泽,成为人类活动的禁区。

那么,西伯利亚这么大的土地,为什么在当时都归沙俄所有,清朝一点也没能抢到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因素

沙俄东进西伯利亚的时候,还是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部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建州女真部在东北地区靠近辽东的位置,更靠北的地方叫野人女真。是南下抢夺温暖、富饶的中原大地,还是北上苦寒之地?换任何正常的人都知道怎么选。

沙俄从本来也冷的东欧平原出发,从西往东扩张,气候均匀地变化,逐步适应。历史上文明扩张往往沿着纬度——东西方向,纬度扩张只能南下,北上很少成功,气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经济业态差异

西伯利亚盛产动物皮毛,深受欧洲古代贵族欢迎。沙俄东进最大的动力就是捕猎动物,据说17世纪中叶,毛皮交易税收占俄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此,西伯利亚这块土地对沙俄是有利可图的。

农耕民族对长城以北的土地都不感兴趣,主要出于国土防御才征伐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往北种不出粮食。清朝是渔猎民族出身,类似游牧的蒙古人,对土地欲望还大一些,扩张了巨大的面积。饶是如此,流放宁古塔对当时的人也是恐怖的事情,更何况西伯利亚。加上中原古代物产丰富,达官贵人常态喜欢穿的还是绫罗绸缎,没那么大皮毛需求。

3.交通条件差异

西伯利亚看似离沙俄核心区东欧平原远,但有丰富的河流水系,通过河流的支流逐个前进,可以借助水运大幅降低成本。

反而是我国到西伯利亚很远、很费力。东北自己都还蛮荒,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江平原还是"北大荒"。从中原出发,与西伯利亚之间隔着戈壁沙漠,去西伯利亚后勤扛不住。农业时代没有动力,也没有实力从东亚北上去开辟西伯利亚。

4.清朝与西伯利亚存在时间差

明朝时期,沙俄就已经开始东进,虽然人数少,但装备了欧洲的火枪火炮;1644年清军入关时,沙俄已经占完西伯利亚,1650年侵入东北在雅克萨筑城。清军花了二十年平定大顺、大西和南明,康熙1661年即位时,朝野内、地方、国际上危机四伏。

这种情况下,康熙除权臣,削三藩,收台湾,还派兵两次北上黑龙江流域打雅克萨之战,收复丢失三十多年的地盘,1689年签《尼布楚条约》,阻挡了沙俄南下。此后,康雍乾祖孙三代征伐才稳定了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西南各地,没有时间和余力顾及西伯利亚。

苦寒之地的人做梦都想南下,会全力以赴;温暖地方的人对北方不感兴趣,这种动机差异,清朝能派兵到黑龙江流域作战,阻挡沙俄70多年,直到列强纷至沓来才丢了外东北,已经不容易。要知道沙俄另一边已经越过白令海峡,到了北美的阿拉斯加。

即便工业和科技发达的今天,苦寒之地的价值仍然是有限的。西伯利亚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过三千多万人口,还没有公认地理条件恶劣的贵州省多;而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印尼爪哇岛有1.5亿人口,超过俄全国。大部分西伯利亚的土地仍然是无人区,也没有发展的趋势,基础设施维系成本高,人口逐步迁走,人类只是过客,以后注定要还给大自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