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00后,在破纪录
别人家的00后,在破纪录
在2024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22岁的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lish)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录,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两次获奖者。她与哥哥芬尼斯共同创作的歌曲《我为何而生》(What Was I Made For?)为电影《芭比》增色不少,不仅获得了金球奖和格莱美等多个大奖,此次又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收入囊中。
《我为何而生》先后获得金球奖、格莱美、奥斯卡
为何而生
在电影《芭比》的结尾,芭比找到了创造自己的露丝·汉德勒(Ruth Handler),露丝握着她的手对她说,“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渐渐响起,比莉·艾利什演唱的《我为何而生》。
在电影上映前,《我为何而生》作为影片的第15支歌曲发布,当时就获得了不少溢美之词
与其他的歌曲不同,《我为何而生》作为一首抒情慢歌,听起来很伤感、并有一些暗沉,在钢琴的伴奏下,在合成器营造的谜雾弥漫的氛围中,比莉·艾利什用自己标志性的气声传递出一种茫然不知的困惑。
也曾有听众为此困惑,因为这首歌似乎并不符合芭比娃娃的气质,说到芭比娃娃,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水叮当(AQUA)。
影片解决了所有问题,芭比历经种种波折,从明媚到茫然,终于在比莉·艾莉什的歌声中豁然开朗,那一刻,音乐和故事水乳交融。用乐评人的话说,“忧郁但充满希望。”
在获得奥斯卡之前,《我为何而生》已经获得了格莱美年度歌曲奖和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获得了音乐圈和电影圈的充分肯定,奥斯卡的锦上添花,再一次证明了两兄妹的实力
两年前,比莉·艾利什和芬尼斯凭借为007电影《无暇赴死》创作的主题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是演唱007系列电影主题歌最年轻的音乐人,而且,创作歌曲时,比莉·艾利什才17岁。
再获奥斯卡奖,比莉·艾利什和芬尼斯不但创造了历史,也用作品回答了歌曲提出的问题:“我为何而生?”。兄妹俩为何而生?或许是,为了音乐。
时候到了
最年轻的00后,今年也24岁了。在音乐圈里,二十出头正是出成绩的时候。
迈克尔·杰克逊在23岁时录制了专辑《颤栗》,科特·柯本23岁时发行了专辑《Nevermind》,阿黛尔23岁发行了专辑《21》,王菲在23岁时凭借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走红,周杰伦23岁时已经出过神专《范特西》。
22岁的比莉·艾利什已经拿了九座格莱美奖,两座奥斯卡奖,而芬尼斯则在23岁那年,凭借为妹妹制作的专辑《当我们都睡着时,我们去了哪里?》获得了六座格莱美。
尽管年龄并不是衡量音乐才华的标准,但从统计数据上看,一个音乐人真有才华,活到二十出头出头,都会有点出息。鲍勃·迪伦、列侬、大卫·鲍伊、劳琳·希尔、诺拉·琼斯、酷玩乐队、艾米·怀恩豪斯、Chance the Rapper、陈绮贞等等,无不如此。
这里并非要制造“年龄焦虑”,而是想说,比莉·艾利什的涌现并非偶然,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曾在相仿的年纪证明过自己,00后必然也不例外。没有比莉·艾利什,也会有什利艾·莉比。
实际上,近年来,欧美乐坛00后崛起已经是大势所趋。除了比莉·艾利什,比较火的还有奥利维亚·罗德里戈(Olivia Rodrigo)、本森·布恩(Benson Boone)、The Kid LAROI、Willow、PinkPantheress、Ice Spice、JVKE和Måneskin等。
这群年轻人的崛起,有的靠流媒体、有的靠演戏、有的靠短视频、有的靠选秀、有的靠创作,但无论以何种方式成名,他们都正在用自己的活力改变音乐圈的面貌,给听众带来鲜活的感官刺激。
而我们感兴趣的是,跟前辈相比,00后的音乐时代会有什么不同。
00后的时代
比莉·艾利什并不是典型的歌手,她身上看不到太多过去那种“明星光环”。芬尼斯也不是典型的制作人,他从小跟着网络视频自学制作,在卧室里给妹妹录制了一举成名的专辑。
“卧室制作”是很多Z世代音乐人的必经之路,并因此带来了巨变。
音乐市场总是随着创作和传播工具变化,电吉他的发明和普及,催生了摇滚乐,合成器的出现,催生了电子乐,创作工具的平民化,则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多便利,并让比莉·艾利什和芬尼斯从“卧室制作”中脱颖而出。
比莉·艾利什录制《我为何而生》
“卧室制作”给音乐人们带来了更多自由,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的气质。
从比莉·艾利什的歌曲和芬尼斯的制作中,我们可以听出一种这个时代特有的“野”,野生的野,制作上没有精雕细琢的圆润,取而代之的是略带粗粝的创想,芬尼斯的制作里总会有一些奇特的音色、采样和出乎意料的转向,来自于他自学成才的无拘无束。
你很难用某一种曲风去定义比莉·艾利什,也很难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她这一代的歌手和乐队,从Willow、PinkPantheress、JVKE到Måneskin。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00后所汲取的多元化信息决定了他们是音乐上很难被界定的一代。他们对于网络社交的依赖,又让他们不会像过去的明星那样小心翼翼地去修饰自我以换取大众普遍的好感。
现在很多年轻歌手没过去的艺人那样装模作样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努力讨好谁,他们只需要把自己做好自己吸引同类就够了。毕竟,时代给了00后我行我素的条件,只要有才华,在这个信息传播四通八达的时代,藏不住锋芒。
行业分工也因此发生变化,A&R后置了,唱片公司不再按照所谓专业审美去定制艺人,而是根据不同艺人的个性来定制服务。这必然会导致受众分流,让大众难以聚焦到某个人身上。何况,现在谁都能做几分钟网红。
00后的时代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再出现呼风唤雨的超巨,但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相比崇拜他人,把自己经营好或许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