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如何才能做到松?不能松是99%的人执着于它!
打太极拳如何才能做到松?不能松是99%的人执着于它!
在太极拳中,“松”是核心的修炼原则之一,特别是从道家修炼的角度来看,“松”不仅是外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松弛与调和。这种”松”在内不在外,意味着真正的放松源自于身心的整体调节与意识的转化,不能松的原因是很多人执着于外在招式动作!以下从道家修炼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太极拳中做到“松”:
- 心神的松弛——内心安静
道家讲求“无为”、“虚静”,内在的松首先来自心神的安定。只有当内心清静无扰时,身体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放松状态。道家修炼注重以“调心”为主,通过清心寡欲、减去杂念来达到内在的宁静。这种内心的“松”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拳中有句“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一切的发力与动作都源于心神的引导。
- 呼吸的松弛——调息自然
呼吸与身体、心神紧密相连。道家修炼强调“腹式呼吸”和“踵式呼吸”,通过调整呼吸,使气息沉入丹田,达到内外气息的统一。只有呼吸顺畅,气息自然,身体才能逐步放松。现代人由于长期压力和不良的呼吸习惯,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和身体的紧张,而太极拳的慢、匀、细的呼吸方式帮助缓解这种紧张,从而达到全身的放松状态。
- 身体的松弛——松筋骨、顺气血
道家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身体的气血通畅时,自然会达到松弛的状态。太极拳的“松”不是简单的放松肌肉,而是在“松”中保持有力的支撑。通过正确的姿势和重心调整,解放关节压力,筋骨、肌肉才能逐渐松开。尤其是“松腰落胯”是太极拳中的关键技法,腰胯的放松能够引导全身上下贯通,气血顺畅,自然达到身心松弛。
- 精神的松弛——内外合一
道家修炼讲究“天人合一”,在太极拳中,精神的松弛也是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状态。精神的过度紧张会导致肌肉、关节的紧张,而道家强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在太极拳的运动中,练习者需避免用力过度,避免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应注重内在的和谐。通过精神的放松,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身体在运动中自然而然地松弛。
- 内劲的松弛——柔中寓刚
“松”不仅意味着放松,也是一种“松而不懈”的状态。太极拳中的松,并不是失去力量,而是内劲的释放。道家修炼强调“阴阳互济”、“刚柔相济”,松中带有内劲的柔和,当劲力源于内在而非外在肌肉时,便能够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境界。
打太极拳的“松”,关键在于内在修炼,而非外在形态的追求。通过心神的安定、呼吸的调和、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放松,练习者才能真正做到松,并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正如道家修炼所提倡的,无论是在身体还是精神层面,松弛的力量是自然流动的,不是强加于外的功夫,而是内在涵养和内劲的表现。
黄山老师的太极拳修炼主张,核心在于“以内修外”,强调通过内在的修炼来影响外在的形体和动作。以下是他这一理念的几个特点:
内外合一:黄山老师主张,太极的外在动作与内在的意识、气息、精神应相互配合。外在的拳法不过是内在修炼的外显,而内在的修为才是核心。
“松”在内不在外:松并非仅仅是放松肌肉和关节,而是要通过心神和意念的引导,使身体内在达到一种柔和、轻松的状态,逐步放松筋骨、脏腑和神经系统。这种放松来源于深层的内在修为。
调息与调神并重:黄山老师的修炼主张特别强调呼吸和精神的调整,通过腹式呼吸、踵式收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