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司匹林后为何不能饮酒?医生:这3种危害都很吓人
服用阿司匹林后为何不能饮酒?医生:这3种危害都很吓人
服用阿司匹林后为何不能饮酒?医生:这3种危害都很吓人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许多人都在长期服用以预防疾病复发。但很多人关心,服用阿司匹林后能否适量饮酒?答案是:不建议饮酒。
生活中,很多情境下,我们都需要喝一点酒。这对正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来说,就不太适宜了。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不宜饮酒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点:
肝脏负担加重
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很多物质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在肝脏内完成。肝脏一旦出了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阿司匹林和酒精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两者同时存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有可能引发肝损伤或肝功能不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硬化。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停用阿司匹林,真正需要停止的行为是饮酒。还需要提醒的是,饮酒本身,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胃肠道损伤
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这种损伤可以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引发胃痛、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特别是在空腹饮酒时,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更为明显,容易造成胃黏膜的糜烂和出血。
此外,酒精还会降低胃部的防御能力,使胃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侵害。酒精的热量较高,经常饮酒会产生饱腹感,减少其他营养食物的摄入,从而间接引起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B族的吸收不良。酒精还会麻痹胃部肌肉,影响其正常蠕动功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阿司匹林会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直接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此外,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前列腺素对胃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阿司匹林的这种抑制作用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严重时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胃肠道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由此可见,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酒精也会刺激胃黏膜,两者共用,会显著增加胃黏膜损伤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酒精代谢受阻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排出体外。以下是详细的代谢过程:
酒精进入肝脏后,首先由乙醇脱氢酶催化,将酒精氧化成乙醛。有意思的是,乙醛也是有毒的,会让我们产生头痛、嗜睡、神志不清等症状。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进一步氧化成乙酸,即醋酸。乙酸会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少部分酒精,约2%~10%,未经过上述途径,而是直接排出体外,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系统排出。
而阿司匹林会抑制酒精代谢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导致酒精代谢减慢,体内乙醛蓄积,引起各种不适,如发热、头痛等症状。说的简单点,吃阿司匹林后喝酒,您的酒量会变得很差,还非常容易出现酒精中毒。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会与酒精的共同作用,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和酒精中毒的症状,如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损害,从而影响患病朋友的健康。因此,为了减少这些潜在的风险,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避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