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脏"早搏"要不要紧?医生:要先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疾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脏"早搏"要不要紧?医生:要先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疾病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77889

"早搏"是心脏科常见的一个术语,但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是否需要治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早搏"?

"早搏"(医学术语为期前收缩)是指心脏搏动不规律的状态。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是有规律的,如"咚哒、咚哒、咚哒、咚哒"。而当心脏出现"早搏"时,搏动会变成"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即提前搏动一次。

从字面上理解,"早搏"就是心脏过早地搏动,还没轮到"你"跳呢,"你"就抢先跳了。因此,"早搏"是一种心律不齐,即心脏搏动不规则的状态。

"早搏"时的感觉

当人出现"早搏"时,通常会感觉到心脏猛地"咯噔"一下,就像看到帅哥、美女或害怕的东西时的感觉。当然,也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只是在做心电图检查时被医生告知有"早搏"。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早搏"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试自己是否有"早搏",那就是自己测脉搏。如果脉搏很有规律地"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则说明没有"早搏";如果出现"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的不规律搏动,则说明有"早搏"。

"早搏"的来源

"早搏"来源于心脏,具体可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而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一般来说,室性"早搏"的危害可能比房性"早搏"大一些,但也不绝对。

"早搏"的危害性判断

"早搏"是否危险取决于心脏本身的状态。如果心脏本身没有问题,"早搏"仅仅是一个"火种",不会引起大的问题。但如果心脏本身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早搏"就像一个"火种"遇到"大油库",可能会引发严重问题。

因此,判断"早搏"是否危险的关键在于检查心脏本身是否有问题。如果心脏没有器质性疾病,单纯的"早搏"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心脏本身就有问题,那么"早搏"就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

"早搏"的成因

"早搏"的成因多样,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引发"早搏"。
  •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大也可能导致"早搏",因为心脏受神经调节,过度疲劳的神经可能会发出错误信号。
  • 睡眠质量:睡眠不好也可能与"早搏"有关。

结论

"早搏"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心脏病,很多人即使有"早搏"也完全健康。关键是要检查心脏本身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如果没有,单纯的"早搏"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心;如果有,则需要及时治疗。

本文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心脏使用说明书》,作者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