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烫伤后要盖猪皮?
为什么烫伤后要盖猪皮?
烧伤治疗中,为什么有时会选择使用猪皮作为敷料?这种看似奇特的治疗方法背后,其实蕴含着严谨的医学原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猪皮敷料的优势、适用场景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都说猪浑身都是宝,没想到它的皮还能做敷料。
对于比较轻的烧烫伤创面而言,猪皮的确是非常好的敷料,今天我来说一下原因。
可能有人觉得:有那么多高科技的敷料可以选,为啥偏要盖猪皮呢?猪皮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不太舒服,万一长在自己身上,那自己不就成猪了嘛。
先辟谣一下——猪皮这类生物敷料,是不会长在人身上的。过一段时间,都会脱落。如果真的有一种生物的器官组织,可以永久存在人类身上,那对于人类来说,反而是好事了。为啥呢?因为有器官移植的无限供体了,以后咱啥零件坏了,就换啥。
说回猪皮,为什么说它好,一定不是因为长得帅,也不是因为有魔法,肯定要有科学依据。
第一,猪皮的免疫原性低。
学术上叫做“组织相容性好”。通俗的讲,就是猪皮和人体细胞的相似度高。为什么要选免疫原性低的敷料来覆盖呢?不是说同性相斥吗?
那是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攻击非自体的细胞,外来的细胞,和人体的相似度越高,招来的打击就越轻。
听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好奇:那为啥不直接用人皮来覆盖呢?不是免疫原性更低,更不容易刺激创面嘛。
这是因为人皮的来源比较稀缺,一般都是遗体捐献来的,十分珍贵。普通的轻度烧伤,使用异体皮并不合适。
第二,猪皮的保湿效果好。
敷料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种农作物的暖棚——保持敷料内部湿润的环境。这就要求敷料的材料比较致密,如果光使用纱布这种“透气”的敷料,那么很快就会干透并和创面黏连在一起。所以纱布一般都配合药膏使用,药膏不容易干。有些时候最外层还会覆盖油纱布,进一步防止水分蒸发。
后来又发明了泡沫敷料,内层有防止粘连的涂层,中间有储存水的聚氨酯,外层有防止蒸发的薄膜。一键三连,把保湿的问题都搞定了。
猪皮和泡沫敷料相比,组织相容性更好,这样招来的免疫打击就轻,所以创面的渗出会更少。最外层同样有猪的表皮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但是猪皮有一个缺点,就是没办法储存太多的水分。这是因为正常皮肤不会有很多的液体堆积在下面,不需要储水功能。现在的各种护肤品都主打保湿功能,就是因为人体皮肤本身的储水功能比较差,存不住太多的水分。
所以,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创面,如果使用猪皮覆盖,就需要用刀片在猪皮上均匀地开洞,帮助创面的渗液排出。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猪皮粘附得比较好的地方,猪皮呈现出透明状,和基底粘得牢固。那些略微泛白的部分,就是底下比较潮湿,引流不畅。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引流皮下积液,或者干脆揭除此处的猪皮,防止可能发生的感染。
这是创面覆盖猪皮一周后的效果。可以看到,随着创面的逐渐上皮化完成,表面的猪皮也会慢慢脱落,这个过程和昆虫的蜕皮很像,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之前发白的部位,此时猪皮尚未脱落,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这两处的创面比较深。
那是不是所有的伤口,都适合用猪皮来覆盖呢?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人无完人,敷料也是一样。
一种敷料都是有自己的适应症,只不过有些敷料的适应症广一些,会让人误以为它是无敌的。就像有些人在某些领域有了不起的成就,大家就觉得他无所不能一样。
首先,深度创面不适合使用猪皮覆盖。
深二度以上的烧伤或者烫伤,往往有坏死组织的覆盖。有坏死组织覆盖的创面,一般使用药膏进行溶痂。因为坏死组织内藏满了细菌,就和一条脏地毯一样,要洗干净,就要用大量的液体冲洗,肥皂水去浸泡。如果在外面盖上一层猪皮,那后果可想而知——发霉加烂穿。
其次,比较深的外伤也不适合覆盖猪皮。
比如钉子扎伤、锐器割伤、门夹伤、车祸外伤等等。这类损伤的特点是皮肤破损不大,皮下组织损伤严重。本来伤口就小,再使用猪皮覆盖的话,那就基本上把引流的路都堵死了,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皮下软组织感染。
最后,慢性伤口也不适合使用猪皮。
比如压疮、糖尿病足、静脉溃疡等经久不愈的伤口,是不能用猪皮覆盖的。慢性伤口的主要问题是细菌多且耐药,如果使用引流不佳的敷料,只会加重感染,导致更难愈合。
总结:
再锋利的宝剑,也不能用来砍树。熟悉并掌握每一种敷料的特点,是烧伤科医生毕生需要探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