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NEDC、CLTC、WLTC续航标准,三者差距到底有多大?
详解NEDC、CLTC、WLTC续航标准,三者差距到底有多大?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续航里程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市场上存在NEDC、CLTC、WLTC等多种续航标准,让消费者难以辨别。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种标准的测试方法、条件和实际应用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动汽车的续航表现。
NEDC续航标准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续航标准源自欧洲,最初是为评估燃油车的排放水平和燃油经济性而设计的。该标准制定于1980年,测试条件相对理想。
NEDC测试分为城市驾驶工况和市郊驾驶工况两部分。城市工况由四个循环单元组成,最高车速50km/h,平均车速19km/h,每个循环195秒,共行驶4.052km。市郊工况测试平均车速62.6km/h,有效行驶时间400秒,共行驶6.955km。
由于测试速度较低、工况简单且重复性高,NEDC测出的续航里程往往高于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例如,500km续航的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只能跑300km左右。
CLTC续航标准
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续航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牵头制定,旨在更准确地反映中国驾驶条件。然而,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争议。
CLTC测试总时长为1800秒,增加了范围更广的路况信息,包括城市工况、郊区工况和高速工况,采样里程14.48km,最高车速114km/h,平均车速28.96km/h。测试环境温度为20-30℃,湿度45%-80%,空调关闭,车辆负载75kg。
CLTC工况中约40%的时间处于加速状态,36%的时间处于减速状态,2%的时间处于巡航状态。由于测试环境基本为低能耗场景,实际续航里程与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存在较大差异。
WLTC续航标准
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续航标准由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共同制定,旨在模拟更广泛的驾驶条件。
WLTC工况包括低速、中速、高速与超高速测试,最高车速131.3km/h,平均车速46.5km/h。测试环境温度为14-23℃,湿度40%-60%,空调开启,车辆负载100kg。
相较于NEDC和CLTC,WLTC的测试条件更加严格和多样化,测出的续航里程更贴近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
续航标准对比
- CLTC:测试环境温度为20-30℃,湿度为45%-80%,空调关闭,车辆负载为75kg。大约40%的让车辆处于加速状态,大约36%的时间处于减速状态,大约2%的时间处于巡航状态,剩余的时间处于停车状态。
- NEDC:测试条件相对理想,测出的续航里程往往高于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
- WLTC:测试条件要更加严格和多样化,测出的续航里程也更贴近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
购车建议
三种续航标准中,CLTC是最虚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不要听到厂商说自己有500km、800km续航就觉得真的有这么多续航。其次就是NEDC,WLTC是三种标准中最靠谱的一个。但其实还有一种续航标准更靠谱,那就是美国的EPA续航测试标准,不过目前国内就只有特斯拉在用该标准,并且还只是在车机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