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的工艺之美
宋代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的工艺之美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其中宋代的五大官窑更是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五大官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它们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宋代瓷器的卓越成就。
汝窑:青瓷之首,天青釉色
汝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以青瓷为主,其釉色被誉为“天青色”。汝窑瓷器的鉴定特征包括“蟹爪纹”、“香灰色胎”和“芝麻挣钉”。蟹爪纹指的是釉面开片的纹理毛糙,而芝麻挣钉则是指烧造时足部使用很小的支钉支起,使瓷器在烧制后底部釉面留下几个小点。汝窑瓷器胎体较薄,釉层较厚,具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庄重大方。
官窑:素面典雅,紫口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以素面为主,装饰简单,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作为装饰。其胎色为铁黑色,釉色为粉青色,具有独特的“紫口铁足”特征。紫口铁足是由于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使得制品的口缘釉薄处呈现灰或灰紫色,底端刮釉露胎处则呈黑褐色或深灰色。官窑器形多样,除了常见的盘、碟、洗等,还有许多仿商、周、秦、汉古铜器的瓶、炉样式。
哥窑:金丝铁线,开片之美
哥窑将开片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独特的“金丝铁线”特征。由于开片大小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不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各异。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为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为金丝。这种金丝铁线的交错,为平静的釉面增添了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钧窑:蚯蚓走泥,釉色变幻
钧窑瓷器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这种纹路的形成是由于钧瓷的釉质厚且黏稠,在冷却时,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类似雨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钧窑瓷器的釉色变化丰富,常有窑变现象,增加了其艺术价值。
定窑:白瓷典范,装饰精美
定窑之所以能名扬天下,一方面是因为其色调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为主。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