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析“巨婴”现象:成年人为何会表现出婴儿般的情绪反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析“巨婴”现象:成年人为何会表现出婴儿般的情绪反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dl.com/jingyan/3907

近期在看武志红老师的著作《巨婴国》,看了后感触良多,虽然目前只看一半有余,但对“巨婴”的概念确十分的熟悉,这个概念通过比喻的形式告诉我们大家,其实我们中国人就是在人格角度上没有长大的孩子,为什么说是人格角度呢?那是因为,从普通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成熟是有不同表现形式的,有的人成熟,可能表现在很早就理解家庭的辛苦,为父母分担这份艰难;有的人成熟,可能表现在对社会规则和制度的理解与运用,懂得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自己该如何去做,通过合理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从人格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人,大部分处在6个月前的婴儿期,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时我们会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自己十分在乎的东西被他人视为毫无意义的情况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婴儿他在需要某样东西时,他的表现会是如何?想必大家肯定会说,是哭闹。对就是“哭”,哭泣是人们最基本的情绪之一,而这个情绪却具有很深刻的传播意义,一个人的哭泣或悲伤,往往是想表达自己的某项需求没有被达到,而处在婴儿期的宝宝们,他们让父母能关注到自己需要的表现,就是哭泣。

这种逻辑其实十分简单,如果你不听我的,不满足我的需要,那我就哭,使劲的哭,哭得甚至给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感觉。

以上说的是一个婴儿的表现,那成年人又是如何表现呢?随着年龄成长了,我们已习得到各种生存技巧,也懂得如何通过何种途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但是当我们的需要和欲望不被满足时,我们该怎么办?在讲这方面时,我们得先了解下婴儿人格成长的三个心理特征,然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是“巨婴”。

婴儿人格成熟或成型时会有三个心理特征,第一个心理特征为共生;第二个心理特征为全能自恋阶段;第三个心理特征为偏执型分裂。

何为共生?共生就是指婴儿在心理上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也就是说,小婴儿是处在一种混沌、未分化的状态,他们觉得,一切都是混在一起的。特别是妈妈,构成了一个身体与心理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关键是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而那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

那何为全能自恋呢?全能自恋就是,我是神,我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会变成魔鬼,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小婴儿是怎么做的呢,最常见的就是摔东西,他会认为自己的摔打是自己对世界的一种控制,如果这件东西他不喜欢或不乐意时,他就会去摔打它。

最后一个是偏执型分裂的心理特征,用简单理解偏执型就是,对自己需求和欲望的执着,我的意愿和判断必须坚持下去。分裂则是对世界事物的分化看法,一分为二,比如黑白、善恶、对错等,任何评价都是两级化的,不能有并存的现象。那加在一起就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则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说了婴儿的心理特征,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自己有时是不是会有一种超级自恋的表现,比如我去参加考试,本该努力去复习,但是自己却看不进去书,最后考试失败了,归结的原因为我不该贪玩,应该努力复习才对,这样我就可以考上好成绩。而这种观点背后的意思却是,我很优秀,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成功。为了验证这个逻辑,我就不去努力复习,最后失败,这样,我的那种我很优秀,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逻辑就对了,我的自恋也得到了一种满足。同时也是因为我们有时具有全能的自恋心态,所以我们并不会让自己得到延迟满足,往往会因为小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为小小的挫折而伤心和无助。

自己有时会不会是不是会有一分为二的看待某件事或某个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跟我是一伙的,他跟我不是一伙的,我们一伙人在一起才值得信任,其他人就得靠边站。所以武志红也会说,巨婴心理的催生物就是集体主义。这种分裂的认知观点,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每个人如果不利用这种分裂心理看待问题,那我们就会体验到一种不存在感和无意义感,这种感觉就是来自于我们大家在婴儿时由于妈妈的母爱缺失导致的不安全感。

回到开头,我们用共生的心理来理解下,我们为什么当别人不在意我自在乎的东西时会情绪失控,前面讲过婴儿的共生心理,婴儿会认为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的意愿和妈妈的意愿是一致的,为什么婴儿会有这样心理呢,共生产生的原因就是,婴儿从出生开始是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的,吃喝拉撒都要大人,尤其是母亲的照顾,如果没有这种照顾,婴儿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然而,人们对死亡具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婴儿为了能生存下去,就必须需要母亲的照顾,前面有讲个例子,说起婴儿的哭泣,婴儿阶段还没有习得到需要的表达这种技能,所以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情绪来表达,母亲对婴儿的回应会使的婴儿自己觉得自己跟妈妈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对妈妈有着一种控制,这种控制感很容易让婴儿感觉到自己是全能的,是神。当我们觉得别人对自己在乎的东西嗤之以鼻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控感,怎么样的失控感呢?就是婴儿时期,婴儿的某种需要母亲满足不了时,婴儿会害怕的感觉,所以准确意义上说,我们的每一次愤怒的背后都是对控制感失去的害怕。当我们理解为什么自己对在乎的东西那么执着时,理解了为什么别人看不起自己在乎的东西时会有很大情绪时,我们就会做到坦然面对情绪,面对自己的每一次愤怒,进而减轻愤怒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作为“巨婴国”的宝宝们,我们当然更希望能在面对情绪时,能更加合理的应对它,让自己的人格成熟起来,减少那些因为不合理的信念、观点来造成的众多悲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