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电池维修行业需求规模上升 车企主导权等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动力电池维修行业需求规模上升 车企主导权等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动力电池维修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人才短缺、车企技术封锁等问题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动力电池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前景,探讨第三方维修店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的发展路径。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多、技术推进和产业链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产销量持续上升。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9.6%,可见其在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截止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接近2500万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退役潮的临近,退役动力电池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产生退役动力电池16.8万吨,同比增长78.3%。其中,停用新能源汽车产生退役动力电池14.5万吨,车辆维修产生退役动力电池2.3万吨。从材料类型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占50.1%,三元电池占46.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并随着过保新能源汽车超出质保甚至报废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将成为“第二主角”。据中汽协会根据企业上报的新能源汽车(含改装车)产销数据统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双双超过50万辆,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其中2016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9万辆,意味着仅2024年就将有超60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超出质保期。
这也意味着,2025-2032年,我国将有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到期,并且预计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保在后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达到4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产值将有望突破1000亿元,而动力电池维修作为其细分市场之一,也将受益发展。
不过,动力电池作为新兴技术,所以传统维修人员需要重新学习或直接培育新能源方面的维修人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业内人士估计,实现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与市场需求大体平衡,乐观预计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同时,根据之前新闻报道,指出当前维修新能源汽车的难度不大,但前提是需要维修技师了解新能源汽车系统构造及其原理,结合诊断电脑进行故障分析,而目前市面上大概70%的修理工并不具备电子技术基础且对电路理论知识一窍不通,仅有10%的修理工算得上入门,精通技工不足10%。
此外,动力电池维修需要配备专业的电池检修设备,以保证是维修过程中电压的稳定性和维修安全,而如今各家电池品牌的核心技术不同,若想实现市面上大多数车型均可维修,需配备不同电池品牌的检测设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维修店要进行故障诊断需要厂家的支持,为保护其技术产权和商业利益,车企往往采取垄断和封锁的措施,通常只向授权的4S店提供这些故障诊断设备和相关软件。例如,特斯拉的维修技术(解码程序)归属在美国总部(技术管控),所以特斯拉官方维修店或非官方店想要修特斯拉都要在美国总部申请账号,费用约为每年1000-3000美金。
除了车企的技术封锁,电池厂商在电池技术和电池的使用数据上有着主导权,在核心的电池模组拆解方面大部分是由厂家自己来做,厂商不会轻易将蛋糕分给第三方,甚至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如宁德时代自建后市场品牌宁家服务,将通过向B端修理厂开放加盟,并且为C端用户提供电池检测、电池维保、电池保险、新能源培训等服务。
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包更加集成化和成本不断降低,未来消费者在汽车售后时选择更换电池包的概率远大于维修,如小米Su 7、问界系列车型采用CTP(电池直接集成技术)电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维修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按照维修主体,我国动力电池维修利用行业主要参与者可划分为汽车厂商(渠道、物流优势较大)、电池厂(渠道优势、资源自主)、回收企业(技术占优,回收渠道较薄弱)和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四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第三方动力电池维修店该如何立足?部分新能源维修门店尝试与电池厂商或车企合作,期望能以多店铺的优势,获得官方层面的设备及人员支持。同时,在尚未成熟的市场背景下,电池厂商和车企均还未形成明确的规划布局,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尚未明确答案,所以仍然有空间可以挖掘。
因此,动力电池维修店需要专门技术培训、高昂设备投资以及全新服务体系构建,并且需建立新的供应链渠道,以获得关键零部件并更新诊断设备。同时,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吸引客户、拓展新服务内容,这样有望在新能源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