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康复训练动作||13个罕见的全方位“颈椎”力量训练动作(图文并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康复训练动作||13个罕见的全方位“颈椎”力量训练动作(图文并茂)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1/09/14848844_1126754203.shtml

颈椎问题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于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精选13个罕见的全方位颈椎力量训练动作,每个动作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帮助读者在家中就能进行科学的颈椎康复训练。

1. 等长收缩,颈部在所有运动平面上的肌肉收缩,于动对抗

体位:坐位。

目标:加强颈部各个平面上的肌肉力量。

代偿:懒散姿势,下巴回缩,斜方肌上束紧张。

运动量:保持610秒,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在开始练习前,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肩胛骨要下降和回缩,并保持下巴微收,以确保颈部处于中立位。

  • 伸展:将手指放在头部后方(见图A)。
  • 屈曲:将手掌放在前额上(见图B)。
  • 旋转:将手掌放在颞骨上(掌心略高于眉毛并位于眉毛外侧,见图C)。
  • 侧屈:将手掌放在题骨上(耳朵上方,见图D)。

进行每项练习时,患者的颈部都应保持中立位。治疗师指导患者在每项练习中试图让头向手的方向移动,但要用手顶住,以确保没有实际活动产生。

急性期的患者仅以低于25%最大力量的力量进行轻微收缩,亚急性和慢性期的患者应以50%70%最大力量进行推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颈部肌肉每次开始收缩时,要在12秒内快速达到预定强度,然后在收缩快结束时在1~2秒内让强度快速降下来,这将有助于防止受伤。仔细观察肩部肌肉是否紧张,尤其是斜方肌上束。

2. 等长收缩,颈部全平面中立位的肌肉收缩,手动对抗

体位:坐位。

目标:加强颈部各个平面上的肌肉力量。

代偿:懒散姿势,下巴回缩,斜方肌上束紧张。

运动量:保持610秒,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在开始练习前,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肩胛骨要下降和回缩,并保持下巴微收,以确保颈部处于中立位。

  • 伸展:患者将颈部仲展至需增强力量的位置,并将手指放置于头部后方以提供阻力(见图A)。
  • 屈曲:患者将颈部屈曲至需增强力量的位置,并将手掌放在前额上以提供阻力(见图B)。
  • 旋转:患者将颈部旋转至需增强力量的位置,并将手掌放在颞骨上(掌心略高于眉毛并位于眉毛外侧,见图C)以提供阻力。
  • 侧屈:患者将颈部侧屈至需增强力量的位置,并将手掌放在耳朵上方的颞骨上以提供阻力(见图D)。

对于每项练习,患者的颈部将有不同的关节活动范围。避免颈部在任何方向上的活动范围终端进行等长收缩,保持颈部肌肉收缩时的位置与终末位置相距大约15%全范围距离。

治疗师指导患者在每项练习中使头向手的方向移动,但要用手顶住,以确保没有实际活动产生。急性期的患者仅以低于25%最大力量的力量进行轻微收缩,亚急性和慢性期的患者应以50%75%最大力量进行推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颈部肌肉每次开始收缩时,要在12秒内快速达到预定强度,然后在收缩快结束时在1~2秒内让强度快速降下来,这将有助于防止受伤。仔细观察肩部肌肉是否紧张,尤其是斜方肌上束。

3. 等长收缩,颈部在双平面上的肌肉收缩,球贴壁

体位:坐位

目标:加强颈部在矢状面和水平面方向上的肌肉收缩。

代偿:懒散姿势,下巴回缩,斜方肌上束紧张。

运动量:保持610秒,13组,每组重复812次,12秒的加速和减速,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在开始练习前,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肩胛骨要下降和回缩,并保持下巴微收,以确保颈部处于中立位。

  • 伸展:将球放在头后与枕骨隆突水平的位置(见图A)。
  • 屈曲:将球放在前额上(见图B)。
  • 旋转:将球放在一侧颞骨上(位置略高于眉毛,见图C)。

不要用球做侧屈练习。当球从墙上滑下来时,可以选择用手扶球协助练习。治疗师指导患者在每项练习中使头朝着球的方向移动,但要确保没有实际活动产生。急性期的患者仅以低于25%最大力量的力量进行轻微收缩,亚急性和慢性期的患者应以50%75%最大力量进行推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颈部肌肉每次开始收缩时,要在12秒内快速达到预定强度,然后在收缩快结束时在1~2秒内让强度快速降下来,这将有助于防止受伤。仔细观察肩部肌肉是否紧张,尤其是斜方肌上束。使用球不仅解除了使用手臂的必要性,而且斜方肌上束容易紧张的患者使用球进行辅助效果更好。

4. 等张收缩,收下巴

体位:仰卧位。

目标:加强颈深屈肌(主要是头长肌、颈长肌),激活斜角肌和两块枕下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

代偿:下巴突出,头部抬起。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0次,每天1~2次。

方法: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颈部处于中立位。治疗师指导患者延展颈部,收下巴形成双下巴姿势(见图A和图B)。在进阶练习中,将颈部轻微地朝一侧旋转以增加该侧阻力,使练习更针对一侧的颈深屈肌(见图C)。血压袖带可以帮助患者监测和维持压力,应将袖带置于颈部下方.而不是头部下方(见图D)。

5. 等张收缩,收下巴(初级)和轻微旋转(高级),头放在毛巾卷上(初级)和头离开床(高级)

体位:俯卧位。

目标:加强颈深屈肌(主要是头长肌、颈长肌),激活斜角肌和两块枕下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

代偿:懒散姿势,下巴下垂,斜方肌上束紧张。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头放在毛巾卷上(初级,见图A)或离开床(高级,见图B和图C),手臂放在床边或悬垂于床外(取决于舒适度)。治疗师指导患者延展颈部,收下巴形成双下巴姿势,使颈部处于中立位,同时强化两侧颈深屈肌。在进阶练习中,可以通过颈部轻微的旋转增加一侧颈深屈肌的阻力,使练习更针对单侧的颈深屈肌(见图D)。

6. 等张收缩,颈部伸展及伸展伴旋转,头部和肩部离开床边缘

体位:俯卧位。

目标:加强颈部伸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颈部竖脊肌,激活上胸段伸肌。

代偿:耸肩,胸骨抬离床面。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胸骨上部位于治疗床边缘,头悬于床外,手臂位于身体两侧,治疗师指导患者抬起头,使头顶朝向天花板(见图A和图B)。在进阶练习中,增加颈部轻微旋转(见图C)和完全旋转(见图D),这样会增加颈部一侧的阻力,从而针对一侧颈部仲肌进行力量强化。

7. 等张收缩,颈椎下段/胸椎伸展,头部抬高,5个体位(颈部伸肌)

体位:俯卧位。

目标:加强颈部伸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颈部、胸椎上段竖脊肌。

代偿:耸肩,胸骨下部抬起,下背部伸肌被激活。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胸骨中部位于治疗床边缘,头悬于床外,手臂位于身体两侧,治疗师指导患者收起下巴,抬起头部和胸骨上部,同时向后和向下回缩肩胛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应保持下巴收缩(见图A)。体位2和体位3:分别轻微左右旋转颈部,重复上述动作(见图B)。体位4和体位5:颈部完全向左和向右旋转(见图C),稍微抬起胸骨上部可以促进随着颈部的运动伸展胸椎上段。

8. 等张收缩,收下巴,颈椎屈曲伴头抬起

体位:仰卧位。

目标:加强颈深屈肌(颈长肌和头长肌),激活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两块枕下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

代偿:只使用颈部浅屈肌,这是因为没有将下巴收拢;肩部肌肉紧张;屏住呼吸(应鼓励患者保持正常呼吸)。

运动量:12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治疗师指导患者先收下巴,然后将头抬离床面,使枕骨不接触床。整个运动过程中必须保持下巴收拢。患者应坚持到感觉疲劳为止。

9. 颈椎屈曲伴旋转(胸锁乳突肌)

体位:仰卧位。

目标:加强对侧胸锁乳突肌。

代偿:耸肩,肩部离开床面,下巴突出。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治疗师指导患者将头部抬离床面,在整个头部活动过程中,下巴保持略微收拢,以保护颈椎,然后患者尽可能舒适地旋转头部,向一侧旋转头部可以加强对侧胸锁乳突肌。如果患者肩部不适或双手刺痛,上肢可以放在身体两侧。当进行进阶练习时,可以增加阻力(手动、弹力带或血压袖带)。

10. 颈椎侧屈

体位:侧卧位。

目标:加强颈椎侧屈肌群(同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和颈长肌,竖脊肌辅助)。

代偿:斜方肌紧张(耸肩),躯干向前或向后滚动,用颈部屈肌或伸肌代偿发力,下巴突出。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上肢保持舒适的姿势,治疗师指导患者轻微收下巴以保护颈椎,肩胛骨回缩以稳定肩胛骨,防止斜方肌上束拉高肩胛骨。初学者应该从头部放在枕头或毛巾卷上,并且头部保持中立位开始(见图A)。治疗师指导患者将头部向上抬起,使耳朵朝向肩部活动(见图B)。进阶练习包括移除枕头以增加运动范围(见图C1和图C2),以及通过治疗师、弹力带或其他重物施加向下的阻力(见图D至图E2)。

11. 颈椎旋转

体位:侧卧位。

目标:加强颈椎旋转肌(同侧斜角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对侧胸锁乳突肌)。

代偿:耸肩,下巴轻微收拢/突出,颈椎屈曲、伸展或侧屈。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患者上肢处于舒适的摆放姿势,治疗师指导患者稍微收下巴以保护颈椎。初学者应从头部垫枕头或毛巾卷的中立位姿势开始。治疗师指导患者将下巴向肩部旋转(见图A和图B)。进阶练习包括移除枕头的方式(见图C和图D),进一步的进阶练习可以增加阻力(手动、弹力带,见图E和图F)。

12. 颈部弹力带,2个平面

体位:坐位,站立位。

目标:加强颈部伸肌(头火肌、颈灾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竖脊肌(颈部和上胸椎);加强颈深屈肌(颈长肌和头长肌),激活颈部浅层屈肌,包括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两块枕下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加强颈部外侧屈肌,包括同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和颈最长肌,竖脊肌辅助。

代偿:耸肩,躯干向前、向后或侧向倾斜,突出下巴。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将弹力带放置于与患者前额水平的位置,弹力带的两端固定在锚上。治疗师指导患者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肩胛骨下降并回缩(将两侧肩胛骨向中间收缩并向下夹,就像试图把它们放在后口袋里一样),头部和颈部应处于中立位,下巴微收,以保护颈椎。对于颈部伸肌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向上看天花板(见图A);对于颈部屈肌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俯视胸部(见图B);对于颈部侧屈肌群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将耳朵朝向同侧肩部移动,弹力带向相反的方向施加阻力(见图C)。注意,患者的手不可以抓住弹力带两端求提供锚点,由他人或其他固定点来提供锚点是最佳选择。

13. 颈部弹力带,跨步

体位:站立位。

目标:加强颈部伸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竖脊肌(颈部和上胸椎);加强颈深屈肌(颈长肌和头长肌),激活颈部浅层屈肌,包括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两块枕下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加强颈部外侧屈肌,包括同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和颈最长肌,斜方肌上束辅助。

代偿:耸肩,躯干向前、向后或侧向倾斜,下巴突出,颈椎没有保持中立位。

运动量:13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或每隔1天1次。

方法:将弹力带放置于与患者前额水平的位置,弹力带的两端固定在锚上。治疗师指导患者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肩胛骨下降并回缩(将两侧肩胛骨向中间收缩并向下夹,就像试图把它们放在后口袋里一样),头部和颈部应处于中立位,下巴微收,以保护颈椎。对于颈部伸肌,患者面朝固定锚点,将弹力带环绕在头后面,颈部抵抗弹力带的拉力向后行走(见图A);对于颈部屈肌,患者背对固定锚点,弹力带环绕在头前方,颈部抵抗弹力带的拉力向前行走(见图B);对于颈椎侧屈肌,弹力带环绕在头的侧面,颈部抵抗弹力带的拉力侧向行走(见图C)。

参考文献:运动康复训练动作全书 全面提升关节活动度、柔韧性与力量 【英】伊丽莎白·布莱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