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诉说爱与思念!郑石生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举行
用音乐诉说爱与思念!郑石生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举行
郑石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024年6月10日晚,一场庄重而感人的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以纪念这位音乐大师逝世十周年。
6月10日晚,一场庄重又感人的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举行。这场音乐会为纪念郑石生教授逝世十周年而特别策划,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带着对郑石生的深深思念,共同聆听那些承载着回忆与情感的音乐。
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谭国璋、赵诞青、张欣等众位音乐名家、上音大家,郑石生夫人周彬佑、小女儿郑青纷纷到场。这场音乐会由指挥周珂携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奏响开场的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Adagio,与王睿一、张金茹、宋阳、陶乐、钱舟用音乐诉说对郑石生的思念与爱。
音乐会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教授主持
当晚,众位小提琴演奏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出,他们全神贯注投入每一个音符的演绎。巴赫无伴奏《柔板与赋格》是郑教授参加1961年埃内斯库小提琴比赛的演奏曲目之一,被国际评委评为“掌握巴赫风格最好的音乐家”。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莫扎特《第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郑石生的保留曲目,是他1963年参加全国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演奏的曲目之一,并于当年录制了唱片。其中谭蜜子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华狂想曲》更是首演。皮亚佐拉《冬》、拉威尔《茨冈》,每一首都是经典作品。
一首首曲目蕴含着对郑石生的怀念与敬仰,一次次演奏都是对郑石生音乐理念的传承与发扬。
王睿一《柔板与赋格》
张金茹《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张润崯《中华狂想曲》
宋阳 莫扎特《第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陶乐 皮亚佐拉《冬》
钱舟 拉威尔《茨冈》
音乐会返场,由郑石生的小女儿郑青与郑石生多代学生们同台演出。音乐跨越时间与空间,传递着情感,用他一生所热爱的音乐,共同奏响对他深深的思念。
上音原院长桑桐教授曾评价:“郑石生是演奏家和教育家双肩挑的典范”。
小提琴教授丁芷诺表示:“对小提琴,郑石生总能不停地发现新的东西,这个好奇和钻研从来没有停止过。”
中提琴教授沈西蒂谈到:“郑石生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给了小提琴。”
管弦系主任刘照陆教授说:“郑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谦和大度的为人一直是我努力学习的楷模。”
小提琴教授方蕾说:“郑老师是我国音乐教育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音乐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威信和严谨治学更令师生们敬佩和信服。郑老师除教学有方以外,亲自示范是他教学的一大特色,这在当时国内教学中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的教学及演奏中,无论是何种风格的作品,他都有自己磨炼的光彩与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协奏曲这类大型乐曲的处理,更是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郑石生在长达数十年演奏生涯中,在国内外举办数百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演奏的作品,风格广泛、跨度很大,演奏水平受到国内外音乐家一致肯定和由衷赞誉。郑石生治学严谨,每天坚持花数小时练琴及备课,他五十年的教学生涯如同演奏生涯一样辉煌。他的学生在全球各大著名交响乐团及音乐院校担任首席或骨干。
郑石生一生都在为音乐事业和教育事业奉献着。“如果真有来生,我仍要拉琴,我爱小提琴。”郑石生曾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小提琴浓烈的爱。
郑石生夫人周彬佑教授(左)、小女儿郑青教授
郑石生先生生平
郑石生,新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顾问;上海音乐家协会小提琴专业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评委、副主任;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全国少儿小提琴教育学会顾问;曾于1992年-1998年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1990-2003年任厦门音乐学校校长。
郑教授从小受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自幼喜爱音乐,早年被父亲送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学习小提琴,先后师从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意大利籍富华教授及我国著名小提琴教授谭抒真、陈又新以及苏联著名小提琴家谢·米基强斯基和依·格·别里捷。
1950年,年仅14岁的郑石生以优异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按同等学历录取。195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苏联小提琴专家班。195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回到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同年通过文化部选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第六届青年联欢节中国艺术团演出。
1961年参加第二届乔治·埃内斯库国际小提琴比赛,被国际评委称为“掌握巴赫风格最好的音乐家”。同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主要演奏曲目有帕格尼尼《降B大调、A大调随想曲》、埃内斯库《F小调第二奏鸣曲》、塔蒂尼《魔鬼的颤音》等,音乐会盛况空前。
1962年6月2日他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郑石生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出《帕格尼尼随想曲》三首,舒伯特的《圣母颂》、马思聪的《思乡曲》《塞外舞曲》,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等。同年10月31日郑教授再次举行音乐会,演出弗朗克《A大调奏鸣曲》《浮士德幻想曲》,肖邦《升C小调夜曲》,帕格尼尼《A小调随想曲》和中国乐曲《良宵》《说书人》等作品。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小提琴比赛荣获第一名。同年6月15日,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中国作品专场独奏音乐会”。
1958年至1963年,他曾多次应邀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苏联著名指挥家迪里维捷夫及黄贻钧、黄晓同教授等。演奏曲目有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大型中外驰名协奏曲。
1977年中央电视台重播了他演奏的《云雀》《幽默曲》《塔兰泰拉舞曲》。1978年5月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1979年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连演两场,5000个座位的大剧场座无虚席,后应广大观众要求又在文化公园加演一场,观众达两万余人。
1980年至1982年由文化部委派应邀赴芬兰讲学、演出,在芬兰各大城市举行巡回独奏会,与芬兰大提琴家劳达沙罗教授、钢琴家伊尔加教授合作演出了贝多芬全部的三重奏,并在芬兰各大城市举行音乐会。同时,与哥伦比亚钢琴家卡罗斯教授,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全部奏鸣曲。
1983年6月与美国钢琴家斯柯特·费根合作,在上海成功演奏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奏鸣曲。1984至1989年多次担任领队,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比赛,为国家争得荣誉。
1992年夏,应邀赴美国参加德州音乐节并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音乐会被当地电台录音并多次播放,受到美国观众热烈欢迎。1996年,他在六十寿辰之际,成功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录制唱片有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维尼亚夫斯基的《D大调波兰舞曲》《诙谐与塔兰台拉舞曲》、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云雀》《霍拉舞曲》、中国作品马思聪的《西藏音诗》《内蒙组曲》《庆丰收》《渔舟唱晚》等。
郑石生教授还利用业余时间出版大量小提琴经典作品教学VCD,包括十二部世界经典协奏曲;练习曲《开赛》《马扎斯》《克莱采尔》,九级、十级考级曲目;23首中国小提琴曲光碟;并亲自讲解、示范演奏。他所编订的一批乐谱也已出版,包括《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圣桑小提琴名曲选》《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名曲选》《萨拉萨蒂小提琴名曲选》《顿特二十四首练习曲与随想曲》OP35、《顿特二十四首练习曲》OP37、《罗德二十四首随想曲》《菲奥里洛三十六首练习曲》等,受到业内广泛好评。
由于郑石生教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他先后于1985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得第二批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奖和证书;1994年获“宝钢高雅艺术奖”;2001年获文化部颁发“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