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鲸豚文化:水下世界的独特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鲸豚文化:水下世界的独特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kuroshio.org.tw/newsite/article02.php?info_id=1027

鲸豚文化是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们发现,鲸豚不仅拥有复杂的社会结构,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传承现象。从大翅鲸的歌声到虎鲸的方言,这些令人惊叹的行为模式揭示了鲸豚世界的另一面。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鲸豚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与保育工作的关联。

在正文开始之前,想请读者们试想一下,当我们走在街上遇到熟识的朋友时,会如何打招呼?当今各国有许多不同的打招呼方式:新西兰人会触碰鼻子,有些欧洲国家会握手,阿根廷人则会以脸颊亲吻。这些不同的习俗实际上反映出各个社会多元的文化。在20世纪末,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动物是否存在文化?”事实上,珍·古德博士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学家发现,不同区域的猴子、黑猩猩等动物有着多样化的行为模式,例如使用工具抓蚂蚁、开坚果等。早在1940年代,就有学者用“文化”一词来描述灵长类动物的独特行为。

“文化”是什么?如何定义动物的文化?

如何看待“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它。目前学术界对动物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大致可以理解为:“文化是一群同种生物共享的信息或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学习过程获得,并且能够代代相传。”有些文献还补充说,文化是会随着时间演变的,可能在一群动物中产生新的文化,但并非所有新文化都能在群体间顺利传播。那么,文化究竟为动物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会在群体中存在?根据一些文化案例,有些动物的文化可能对群体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提高觅食成功率或增加饮食多样性;但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有些海洋生物学会从渔具上取下渔获,这相对提高了野生动物误触渔具受伤的风险。


图一:左、中、右分别为猪、瓶鼻海豚、人类的大脑(照片来源:Boris Dimitrov/Public Domain)

那么,拥有庞大且结构复杂的脑部的鲸豚,是否也有文化存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某些区域的鲸豚展现出独特的行为,这些行为与它们的基因或栖息环境关联不大,因此推断这些行为可能是通过社会学习传承下来的文化。例如,大翅鲸的歌声、虎鲸家族成员共用的方言与觅食策略,以及澳大利亚鲨鱼湾瓶鼻海豚使用海绵觅食等。


图二:出没于东部海域的抹香鲸

抹香鲸不同海域特有的类似摩斯码的“答答声”——Codas,经常被提及。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抹香鲸可以通过Codas的节奏分为不同的声音氏族(Vocal clans),一个氏族可能包含数千甚至上万头抹香鲸,范围可绵延数千公里。目前已有多种Coda类别被成功区分,且已成功区分出一些海域的声音氏族。


图三:太平洋不同抹香鲸声音氏族的地理分布(Hersh et al., 2022)

鲸豚文化的多样性与保育工作的关联

即便是同种鲸豚,在不同海域也可能拥有不同的文化。例如,鲸豚妈妈或同伴会将觅食方式传授给群体中的伙伴,这种传承的技能就是文化的一种展现。从这个主题拉回到鲸豚保育,鲸豚文化也是规划保育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澳大利亚赫维湾的瓶鼻海豚为例,这片海域的瓶鼻海豚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区域,一群大量依赖拖网丢弃的渔获为食,另一群则不会。此外,不同海域的虎鲸也有不同的觅食策略,例如挪威北部的虎鲸会合作驱赶、用尾鳍击晕鲱鱼群,这种被称为“旋转木马觅食法”。


图四:海洋绿洲调查船

部分研究建议将维护鲸豚文化多样性纳入保育策略中。虽然了解动物文化需要大量调查研究,且常需跨国界合作,但若研究单位和政府能考虑文化在群体间如何传递、如何影响动物群体存续与社会结构,或许能更有效地达到保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Brakes, P., Dall, S. R. X., Aplin, L. M., Bearhop, S., Carroll, E. L., Ciucci, P., Fishlock, V., Ford, J. K. B., Garland, E. C., Keith, S. A., McGregor, P. K., Mesnick, S. L., Noad, M. J., Di Sciara, G. N., Robbins, M. M., Simmonds, M. P., Spina, F., Thornton, A., Wade, P. R., . . . Rutz, C. (2019). Animal cultures matter for conservation. Science, 363(6431), 1032–1034.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w3557
  2. Fox, K. C. R., Muthukrishna, M., & Shultz, S. (2017).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oots of whale and dolphin brain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1(11), 1699–1705.https://doi.org/10.1038/s41559-017-0336-y
  3. Krützen, M., Mann, J., Heithaus, M. R., Connor, R. C., Bejder, L., & Sherwin, W. B. (2005).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tool use in bottlenose dolphi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2(25), 8939–8943.https://doi.org/10.1073/pnas.0500232102
  4. Reed, M. S., Evely, A. C., Cundill, G., Fazey, I., Glass, J., Laing, A., Newig, J., Parrish, B., Prell, C., Raymond, C., & Stringer, L. C. (2010). What is Social Learning? Ecology and Society, 15(4).http://www.jstor.org/stable/26268235
  5. Rendell, L., & Whitehead, H. (2001). Culture in whales and dolphin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4(2), 309–324.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100396x
  6. Reznikova, Z. (2012). Animal culture. In Springer eBooks (pp. 244–246).https://doi.org/10.1007/978-1-4419-1428-6_745
  7. Similä, T., & Ugarte, F. (1993). Surface and underwater observations of cooperatively feeding killer whales in northern Norway.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71(8), 1494–1499.https://doi.org/10.1139/z93-210
  8. Whitehead, H., Rendell, L., Osborne, R. W., & Würsig, B. (2004). 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non-humans with reference to whales and dolphins: review and new direction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20(3), 427–437.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04.03.017
  9. Whitehead, H. (2009). Culture in whales and dolphins. In Elsevier eBooks (pp. 292–294).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373553-9.00068-7
  10. Whitehead, H. (2024). Sperm whale clans and human societie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11(1).https://doi.org/10.1098/rsos.231353
  11. Sperm whales use distinct vocalizations to identify different whale clans, new research finds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12. The Cultural Cetacean
  13. 虎鲸的盛宴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