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界最年轻的院士:吴立新教授的科研之路
中国海洋界最年轻的院士:吴立新教授的科研之路
中国海洋界最年轻的院士
——记民盟盟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立新
1966年出生的吴立新,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博则在北京大学完成涡旋动力学研究。1994年博士毕业后,他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气候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长达11年,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 Kutzbach,研究方向从涡旋动力学转向海洋动力学,后又跨越到气候动力学。
2001年,中国海洋大学推出“筑峰工程”引进人才计划,吴立新毅然放弃在美国已取得的成就,选择回国投身祖国的海洋事业。他的加入,为海大物理海洋研究这一“王牌”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吴立新的带领下,海大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重大课题。2007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启动了“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总资助经费达3200万元。2009年,他带领的物理海洋学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物理海洋创新研究群体资助。2012年,他领衔的“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3年,他成为海大首位既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又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科学家。
通过这些项目的资助,吴立新和他的团队在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2011年5月,他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o-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在南大洋深层能量传递及混合的最新研究成果。2012年1月,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在全球副热带大洋西边界流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杂志发表专门评论,认为此项工作对于认识气候如何正在发生变化有重要意义。
在带领团队成员取得系列成绩的同时,吴立新本人也获得多项殊荣。2007年8月,他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任国际CLIVAR(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等多个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海洋与气候研究的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当选院士,是别人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肯定,作为荣誉我很高兴。但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吴立新表示,当前是我们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几代海洋人梦寐以求的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老师,要为国家培养一些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作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主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学前沿,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来带领实验室和中心建设。同时,也必须考虑物理海洋学科的整体发展,这是义不容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