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励志故事:勇气、坚持与希望的力量
精选励志故事:勇气、坚持与希望的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品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以下是几个真实而感人的励志故事,它们传递着勇气、坚持和希望的力量,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和鼓舞。
故事一:勇于承担责任
那年李小姐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她关掉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稍赖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间,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个清晨,她比平时迟了五分钟起床。可就是这区区五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代价。
当她匆匆忙中奔到专车等侯的地点时,时间已是7点5分。车子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怅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天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来,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想。她向那车走去,在稍稍一犹豫后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已看她多时了,这时,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可是我的运气真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她的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她才告诉
他说,班车开走了,想搭他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一切后。他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请你下去。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种身份的。就凭这两条以她过去的个性定会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然后拂袖而去的。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在公司的制度里迟到将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中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软弱,她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我会迟到的。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然后,她在绝望之余为他们的不近人情而固执地陷入了沉默的对抗。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坐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看着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颊流淌下来。
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了。他其实也是为你好。
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那还是在公司创业阶段,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说。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悄悄地拭去泪水,下了车。
那天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上班的钟点正好敲响。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
从这一天开始,她长大了许多。
勇于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哪怕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卡耐基说: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更蠢的是试图让别人替自己的错误埋单。承认错误,并从中吸收教训,才是明智之举。
故事二:奇迹游乐场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华盛顿港市的一个小渔村,消息总是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因此,当玛蒂麦可加里想要为残疾孩子建一个特殊游乐场时,她知道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对此产生兴趣。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有多达2800个人,几乎相当于小镇人口三分之一的居民们会挽起他们的袖子,利用假期来帮助她实现这个梦想。
筹足材料费
玛蒂今年52岁,已经当了29年的特殊儿童教师。她说:孩子们能从玩耍中学到许多知识。可是,她的学生们不能这样。过去,她常常看见在传统的操场上,木片和沙粒阻挡了残疾孩子的轮椅移动的步伐。
玛蒂开始研究适合残疾孩子的游乐设施,并联系设计公司。当有一片地空出来的时候,市议会同意划出一部分供她建造游乐场,前提是她得把这个游乐场建起来。
玛蒂在班上征询孩子们的意见,问他们想要在游乐场里玩什么。结果,他们都说要玩海盗船。玛蒂还邀请了许多理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一起献计献策。在她的邀请下,她的朋友苏玛雅也加入进来成为策划者之一。苏玛雅9岁的儿子山姆患了唐氏综合症。谈起最初建造游乐场的成本估算时,玛蒂说:我们两个数学都不好,所以不觉得45万美元像个大数目。
玛蒂所在的基瓦尼俱乐部(一个致力于帮助残疾孩子的国际性组织)分会捐赠了7000美元,一位女士出资2.5万美元并让她的公司也捐了同样数目的钱,之后这个项目便真正开始运作了。
很快地,小额资金和各项援助纷纷涌入。一些家庭帮忙购买30美元一根的木桩来建造围栏,50750美元的砖块用来铺人行道;有些人组织了拍卖会、t恤衫促销活动、储蓄罐行动以及跑、走、滚慈善运动会来筹集资金。当地的皮珀家庭基金会表示,如果玛蒂能筹集到剩余17万美元的一半,他们愿意出另一半的钱。
大家齐动手
很快,玛蒂和苏玛雅认识到,这45万美元仅够购买建筑材料,而实际的建造工程还需要花90万美元来雇佣建筑工人。当然,小镇居民可以自己动手他们选的设计公司利泽建筑事务所之前已经寄来了164页的建造说明书。
玛蒂现在只需要找到500个志愿者来工作6天,每天12小时。
20xx年9月26日是开工的第一天,很多志愿者都来了。两位妇女在去上班的路上,从一名dj那里听说了这个项目,特地请假过来帮忙;一对80岁的老夫妇帮忙开拖车;10岁的小孩子们则负责铺沙子、堆废木料。
那一周真的'很神奇,玛蒂说,工地看起来像蚁丘。这个游乐场的主人太多了,每一位出力帮忙的人都是它的主人。
只有利泽建筑事务所的三位建筑总管是聘来的,其他人都是志愿者:有建筑经验的志愿者们担任协调者,善于使用电动工具的人组成专门小组,很多人自愿担任搬运工,一队志愿者负责向大伙供应由当地餐馆和教堂捐赠的午餐和晚餐,还有另一从志愿者负责组织儿童志愿者的活动。
故事三:身残梦不灭,“变形小伙”立志走世界
1987年,白那苏图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牧区一个蒙古族家庭。在科尔沁大草原上长大的他,自小就有一个梦想:像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样看遍世界!
但不幸的是,17岁时他的脊梁骨开始移位,逐渐扭曲成S形,背部也渐渐隆起。“一点征兆也没有,没有咳嗽,没有发烧,上半身却变得越来越畸形。”白那苏图说。
父母卖光家中的数百只牛羊,带着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却没有一个医生说得出他这种罕见病的病因。不忍心父母为了自己借债求医,白那苏图最终选择了放弃,同时放弃的还有没念完的高一。
19岁那年,他决定外出闯荡,减轻家里的负担。刚开始,他在通辽市区打工,在工地上搬运钢筋,每月600元。由于无法忍受旁人的歧视与嘲笑,他又独自前往北京,做过服务员、洗碗工、保安……很努力地证明自己可以做普通人做的所有事情,但还是会被歧视,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变形怪人”。
一天晚上,他喝了半瓶白酒,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到市区外僻静处,遥对家乡的父母磕了三个头,准备结束自己孤冷而黯淡的生命……可想到自己一旦自杀,父母亲人将会承受巨大的悲痛,他最终放弃了这个荒唐想法。
2010年4月,在旁人眼中毫不起眼的白那苏图做出了意外之举——辞掉工作,去地震后的玉树灾区做志愿者,“我是为自己而去,我想证明自己”。5月1日真正站在满目疮痍的灾后现场,白那苏图发现自己其实是幸运的,“我能自食其力,我有爱我的父母和亲人,我活着,不是很好吗?”白那苏图找到红十字会,报名做志愿者,搬运物资。之后,他先后去酥油灯儿童之家做支教、去图书馆担任临时馆长、下乡发放物资……一呆就是半年。
“在好的环境,我就是好的人。”见识到地震灾区那一幕幕生死别离后,白那苏图变得豁达了,他不再追问自己为什么莫名其妙生了一场怪病,也不再执著非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只想去实现自己的环球梦,趁自己还活着!
2011年9月,白那苏图为自己策划了环球梦的第一步——骑行中国。然而,出发那天他突遇车祸,被撞飞26米。奇迹的是,除了大面积肌肉拉伤外,他全身上下没有一处骨折。但骑行计划因此搁浅。
故事四:曼德拉
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常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感悟: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故事五: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