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理学新篇章:受体蛋白的活化与失活状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理学新篇章:受体蛋白的活化与失活状态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6/14/84491360_1127191076.shtml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已深入探讨了受体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机制。今天,我们将拓宽视野,聚焦在受体学说的演变及其重要分类上,以便更好地理解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01 受体学说概述

药物产生的生物效应,本质上源于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分子药理学应运而生。它基于受体学说,深入探索了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为药物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受体学说认为,药物通过与体内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这些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具有高度亲和力和选择性,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异性配体(如药物)。

02 受体学说分类与演变

2.1 锁钥模型

在19世纪,Emil Fisher提出了著名的锁钥学说,他将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比喻为“锁与钥匙”的关系。即药物分子(钥匙)必须精确地匹配受体(锁)的结构,才能产生药理效应。

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药物与受体结合前后结构和构象变化较小的过程,但在解释药物与配体结合导致受体构象变化较大的过程时显得力不从心

2.2 占领学说

在1926年和1937年,Clark和Gaddum提出了占领学说,这一理论强调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数量与药物效应的强度成正比。

然而,占领学说也存在局限性,它无法解释为何不同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时,其产生的效应可能大相径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iens在1954年对占领学说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引入了“内在活性”的概念。他指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不仅需要足够的亲和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活性,才能引发相应的生物效应。

尽管如此,占领学说及其修正理论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为何两种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一种表现为激动剂,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拮抗剂。在分子水平和化学结构上,这两种药物的根本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的解释。

2.3 诱导契合

在1958年,D.E.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学说,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根据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当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它能够诱导受体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两者之间更加精确的匹配。

这一学说不仅成功解释了酶的高度专一性和高效率,而且为我们理解激动剂与拮抗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4 大分子微扰学说

大分子微扰学说,由Belleaw提出,其核心理念与诱导契合学说有着相似之处。该学说主张,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药物能够对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产生微妙的影响,即所谓的微扰作用。

这种微扰作用促使生物大分子发生构象变化,进而增强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互补性和适配性,而这一变化与系统的自由能密切相关。根据大分子微扰学说,药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微扰作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特异性构象微扰:这种微扰作用通常发生在激动剂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过程中。激动剂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诱导生物大分子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激活其生物学功能。

非特异性构象微扰:与特异性构象微扰相对应,非特异性构象微扰则主要出现在拮抗剂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过程中。拮抗剂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干扰了激动剂与生物大分子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2.5 二态模型的占领-活化学说

最近的二态模型的占领-活化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根据这一理论,受体蛋白具有两种可相互转换的构型状态:活化状态(Ra)和失活状态(Ri)。这两种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能够互相转换。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取决于其亲和力,它们可以与受体的任一状态结合。激动剂药物倾向于与活化状态的受体结合,促使受体活化,从而引发生物效应;而拮抗剂药物则倾向于与失活状态的受体结合,阻止受体的活化,抑制生物效应的发生。

部分激动剂则对这两种状态的受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受体,同时又能阻断激动剂的效应。

二态模型的占领-活化学说不仅为理解药物如何通过影响受体的不同构象来发挥激动或拮抗作用提供了机制,还有助于解释药物的效能和选择性。

此外,该理论还引入了负效能的概念,即某些药物能够增强受体的失活状态,降低受体的基础活性,从而产生抑制效果。

从最初的锁钥模型到占领学说,再到诱导契合学说、大分子微扰学说,以及最新的二态模型的占领-活化学说,我们看到了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理论的逐步完善。

这些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药物如何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学效应,还揭示了激动剂、拮抗剂以及部分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它们强调了受体的柔性、药物诱导的构象变化以及受体蛋白活化状态与失活状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药物作用中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为药物设计、筛选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分子药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