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屎刀螳:中国西南特有未定种螳螂的饲养与观察记录
野屎刀螳:中国西南特有未定种螳螂的饲养与观察记录
野屎刀螳是一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未定种刀螳,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而备受昆虫爱好者的关注。本文详细记录了该物种的发现背景、分布区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人工繁殖过程,为相关研究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分布区域
野屎刀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已知的产地包括:
- 四川省:大渡河、攀枝花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楚雄
形态特征
野屎刀螳的体长平均为9.5厘米,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其外貌特征介于狭翅刀螳和纤细刀螳之间,内翅透明,上端有一排黑点。头部相对较小,因此常被称为"小头刀螳"。体色通常为棕色,部分个体呈现红棕色,少量个体为棕绿相间,但目前尚未记录到纯绿色个体。
生活习性
野屎刀螳的若虫一般在7月左右孵化,以大龄形式越冬,次年4月左右开始成体。成体寿命较短,交配后产卵便很快死亡。该物种比较喜欢威吓行为。
繁殖特征
末龄野屎刀螳一般出现在3月,身体中间会有像虾线一样很粗的花纹。雄虫体长一般在6.5厘米左右,雌虫体长在6.5-8厘米之间。羽化环境需要仔细布置,温度保持在24℃,湿度68%左右,侧蜕有利于细长的物种展翅。
羽化特征
末龄7厘米左右的个体羽化可以达到9.6厘米。羽化环境需要仔细布置,有条件最好让他侧蜕。侧蜕有利于细长的物种展翅。这种东西翅膀最占体重了,否则翅膀过度下垂与身体角度过大容易合不上。
交配与产卵
交配过程比较轻松,时间与普通华刀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产卵时吃饱就拉,不憋卵,卵形类似于南方刀子的卵形。成体平均只有三个月寿命,如果想要二产,需要早点配对。
孵化
孵化过程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夏天室温放置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孵化。孵化量相对较少,没有华刀那么多。1龄若虫像瘦长版大刀,身体中间棕色,两侧有白色花纹,非常瘦弱轻盈,分的时候需要小心避免捏死。
雄虫特征
雄虫容易出现好看的红色个体,但若虫期容易折腹,尤其是野生个体。雄虫体长通常在8-9厘米左右。
特殊个体
10厘米左右的野虫,翅膀更修长。绿色个体刚羽化时应该是很绿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老化。
野外观察
野外观察时需要注意,该物种在交配后会变得难以寻找,虫商在5月以后很难在野外采集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