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千奇百怪”的虫咬皮炎
那些“千奇百怪”的虫咬皮炎
春夏季节,各种昆虫活跃,人们容易遭受虫咬困扰。从常见的蚊子叮咬到较为危险的蜱虫叮咬,不同昆虫带来的皮炎症状各异,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虫咬皮炎的症状及应对措施,帮助您做好防护。
蚊子叮咬
蚊子叮咬后,通常会出现一个圆形且蓬松的隆起物,有时在中心可以看到一个小圆点。随后,这个隆起会变红、变硬,并伴有轻微膨胀。儿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通常比成人更强烈。
火蚁叮咬
被火蚁叮咬后,最常见的局部反应是烧灼感,其次是瘙痒。皮肤上会出现红色凸起,这种症状可持续4-6小时。大约24小时内,红疙瘩顶端会起水疱,并在一两个星期内消退。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
臭虫叮咬
臭虫叮咬时无痛感,因此被叮咬时通常没有明显感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会发现被叮咬处发痒、肿胀、发红。通常会发现两个或三个叮咬点,它们可以是随机分布,也可以呈一条直线(又称为“早餐、午餐、晚餐”)。
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物质麻醉局部皮肤,因此很多人被叮咬时没有感觉。有些人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误以为是感冒。由于蜱虫会传播多种病原体,如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土拉菌病等,因此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如果发现蜱虫钻入皮肤,切勿硬拔,以免将蜱虫口器留在体内造成感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使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拔出,注意不要挤压蜱虫吸过血的腹部。
隐翅虫叮咬
直接接触隐翅虫体液是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主要途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颈部、胸背部及四肢,典型症状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
毛虫叮咬
毛虫的毒刺刺伤皮肤可引起刺毛虫皮炎,皮疹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虫咬皮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有虫咬迹象,应尽快转移到安全环境或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例如,对于臭虫,可以对家庭床垫使用杀虫剂或热处理;外出住宿时,应检查房间是否存在昆虫粪便,行李应远离床边,放在行李架上。
被隐翅虫叮咬后,不要抓挠,以免扩大炎症范围,也不要刺破皮肤,应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
虫咬皮炎早期,可通过冷敷缓解瘙痒、减轻肿胀和疼痛,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于皮疹处。
如果皮疹严重,瘙痒影响睡眠,仅使用炉甘石止痒是不够的,可局部外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温和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并配合服用二代抗组胺药,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选择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
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叮咬部位有刺,不易拔除
- 叮咬肿胀的部位发生在口唇、眼睛、喉部
- 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头晕、意识模糊不清
- 出现荨麻疹(红斑、风团伴瘙痒)
- 恶心、呕吐甚至抽搐
- 出现继发感染
虫咬皮炎虽然预后良好,但预防胜于治疗。希望大家注意春夏季户外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本文原文来自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