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申公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申公豹
眼下,动画力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仍在以滔天巨浪之势不断创造新的票房奇迹,这部良心与匠心之作让全世界见证了顶级电影美学和一个勇敢抗争命运、追求自由意志的哪吒。
与此同时,影片中的配角申公豹也意外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申公豹为何让人心疼#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评论区有人写道:“申公豹说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道出了无数‘打工人’的心声。”
还有人觉得,申公豹的故事恰似那些为了家庭拼命努力,却总是被忽视和误解的人。更有人说,在申公豹身上仿佛看到了那个卑微而又不服输的自己。
为何人们会集体共情申公豹?申公豹又反映了普通人怎样的现实困境与内心呼喊?
影片中的申公豹。
申公豹的人生际遇与大多数人一样,充满了吊诡与无奈。在成为一个“反派”之前,申公豹也想做个好人。
虽然出身于最底层的妖族,生来就是豹子精,但申公豹却怀着一颗得道成仙的心,历经千年的刻苦修炼终于化为了人形,并拜入了阐教元始天尊的门下,希望改变自身的命运,脱“妖”入“仙”。
但是,仙宫除了不食人间烟火,却也和凡间一样有着高低贵贱之分,即使已经位列仙班,“妖”的标签依旧是申公豹摆脱不去的阴影。
导演饺子曾画过一张申公豹的作息表,在这份“升仙计划每日时长”的作息表中,申公豹每天早晨4点起床晨跑、做早课、练功,中间除了必需的午餐,其余时间都在修炼,直到晚上十二点才入睡。知道自己“出身”不好的申公豹,总想着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仙界对妖族的刻板印象。
纵然申公豹是天尊众弟子中最勤奋的那一个,机会却也总是到不了他头上。当“不靠谱”的太乙真人被提前内定为十二金仙时,申公豹终于明白自己百年来的努力终究抵不过别人内心的成见。
而当懵懂少年申小豹怀揣着对玉虚宫的憧憬修炼成人形后,出村寻找“家族榜样”哥哥申公豹,最后却因解救父亲不幸殒命时,观众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此刻,善良、上进、勇气和孝心都在现实的鞭打下,多了几分苍白与无力。
如果说哪吒的故事主线代表了人们心中打破成见、改变命运的渴求,申公豹的故事则反映了绝大多数普通人试图改变命运和打破成见,最终却又无奈“认命”的现实。
影片中申公豹战斗画面。
一个“反派”角色为何引发这么多人共情?简单说就是因为人们在申公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网友所言,自己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申公豹。
出身卑微与阶层困境的映射。申公豹出身妖族,凭借天资和自身努力进入昆仑山修仙,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承载着家族的殷切期望,是亲人和族人的励志榜样。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即便申公豹无休止地努力修炼,却因妖族身份始终被歧视,承受着不公的待遇。
在仙界体系中,他被迫承担脏活累活,甚至替无量仙翁背黑锅,却始终无法晋升为内门弟子,后天的努力始终无法改变周围人固有的偏见,更难以打破阶层隔阂。这种“寒门弟子”的奋斗历程与不公待遇,正是无数普通人所面临的身份困境的现实写照,申公豹的遭遇精准击中了当代“小镇做题家”和职场打工人的痛点,成为观众共情的核心。
家庭责任与隐忍牺牲的悲剧。申公豹的悲剧不仅源于个人出身的低微,更源于家庭和师徒牵绊。父亲申公道被断臂,弟弟申小豹惨死,而他为了保护家人和徒弟敖丙,默默承受着误解。即便家人被害,他仍冷静分析真相,揭露无量仙翁的阴谋,而非盲目复仇。而为救弟子敖丙,他被迫面临“屠戮家乡”的荒诞选择。在某种意义上,申公豹是个阿伽门农式的悲剧者,这种无奈与牺牲,展现了角色复杂又真实的情感内核。
作为观众,也许我们不会时常面临关乎性命与道德的重大抉择,但关乎责任与亲情的两难选择却时刻摆在我们面前。是选择背井离乡到大城市闯荡,还是回到家乡陪伴年迈的父母,是选择在下班时间多加会儿班,还是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成长,面对无处不在的两难,每一个观众都在影片中看到了自身的情感投射。
反抗命运与坚守本心的孤勇。尽管遭受偏见与打压,申公豹始终未放弃证明自己,他深知人心中的偏见像座大山,可还是像愚公一样试图把大山移走。他盗走灵珠、培养敖丙,试图砸碎仙界对妖族的歧视链条。尽管失败,但其反抗精神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升华了影片的主题。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光谱下,暗含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精神面孔,任由它挑战重重、前路漫漫,也不轻言放弃。
在更深的层面,申公豹反抗的是以出身论为代表的评价制度和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固有偏见。在影片中,导演用仙界升仙考核实为猎杀妖族炼丹的骗局隐喻了职场压榨和现实中的“工具人”困境,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在职场中面临各式各样的欺压与不公,为了生活最后只得忍气吞声。勇于反抗、坚守本心的申公豹,代表了每个人心中原本的自己。
网友制作申公豹受访画面。
每个心疼申公豹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屈却又无奈的自己。
在电影院中,尚且年幼的孩子们为哪吒“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的英勇欢呼雀跃。当然,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和哪吒一样,天生不凡、家世显赫、贵人相助、受人敬仰,正如小时候的自己。
当我们逐渐长大,渐渐发现自己只是天资平平、家境普通,面对各种不公和成见无能为力的普通人,是竭尽全力、面对“小镇做题家”的污名只能尴尬一笑的无奈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又何尝不是申公豹、申小豹、申正道乃至土拨鼠。
哪吒是英雄,是理想,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的人;申公豹是配角,是现实,是我们不愿意成为却常常成为的人。
当《推开世界的门》唱起“推开世界的门,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你是站在门外最孤单的人”,那些被世界成见困住的“申公豹”们便有了具象的投影。
每个试图推开命运之门的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申公豹——我们在他身上照见的是被出身钉死的枷锁,是无数个深夜咀嚼的无力感;是面对家族期许时挺直的脊背下藏着的颤抖,是扛起社会责任前反复吞咽的叹息;更是明知门后或许只有虚无,仍要以血肉之躯撞向铜墙铁壁的孤勇。
这曲吟唱撕开了现代生存的隐秘褶皱:当世俗规则化作天劫咒般的宿命,当偏见如陈塘关的城墙将人隔绝在“正统”之外,申公豹式的困局就不是神话传说。他是每个在电梯里擦干眼泪才敢进家门的“打工人”,是简历上“第一学历”栏被红笔圈出的毕业生,是祠堂里跪着发誓“定要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
那些推门的手,或染着敖丙鳞片般的血痕,或生着哪吒混天绫似的厚茧,却始终在门扉开合的光隙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