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5000年中华民族内斗之顶峰
南明史:5000年中华民族内斗之顶峰
《明朝那些事儿》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历史读物,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中并未涉及南明的历史。南明历史为何如此特殊?本文将为您揭示这段充满内斗与纷争的时期。
1644年形势图
南明历史,是5000年中华民族内斗之顶峰。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比。
1644年:弘光朝廷的"借虏平寇"政策
1644年,南明弘光朝廷提出了"借虏平寇"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联合当时已经侵占了直隶、山东的清军,消灭正在山西、陕西、河南与清军激战的大顺军。
在这种政策的驱动下,弘光朝廷派出了以左懋第为首的使团前往北京,携带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用于赏赐吴三桂,任务是与清朝结盟,共同消灭大顺军。条件是以黄河为界,割让直隶、山东、山西三省给清朝。
内阁首辅马士英认为,清朝顺治皇帝年龄很小,可以与弘光皇帝约为叔侄,然后便可以"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
然而没想到的是,左懋第一到北京就被清廷扣押,最终因不肯剃发遇害。
1645年5月4日,被清军击败的李自成遭乡勇袭杀,24天后,弘光皇帝被自己的将军俘虏,献给了清军,一年后被处斩于菜市口。
1645-1646年:隆武朝廷的"联寇御虏"策略
弘光帝死后,新的隆武朝廷决定"联寇御虏"——和大顺军余部联合抗清。但是由于实力差距悬殊及叛徒出卖,隆武皇帝殉国了。
到1646年,南明政权控制的国土只剩下了广西、广东两省,以桂王朱由榔为监国,驻于肇庆,后来得知了清军逼近广东的消息,朱由榔又逃到了广西梧州。
清军还没来呢,监国先跑了,这让很多广东官员大为失望,其中有一个叫苏观生的突发奇想:现在桂王只是监国,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立一个皇帝呢?
于是,他拥立了唐王在广州称帝,也就是绍武帝,而另一个桂王也迅速称帝,就是永历帝。
看过《鹿鼎记》的人对这段剧情应该有印象,结果是唐军和桂军在三水来了一场大内战,桂军全军覆没,唐军也死伤惨重。
15天后,清军攻占广州,绍武帝和苏观生都自杀了。
1650年:永历朝廷的内斗
1650年,永历朝廷只有广西一个省的地盘了,控制着云南的大西军领袖孙可望请求加入永历政权,共同抗清。
兵部尚书堵胤锡极力赞成此事,当初就是他在隆武皇帝的授意下将大顺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
这时,有一个叫金堡的官员质问堵胤锡:"滇与忠贞皆国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与此辈交结,何意?"
堵胤锡很震惊:"我为国家这么努力,照你这么说,难道一点功劳都没有?"
金堡说:"你那都是瞎忙,有个屁的功劳。"
这场撕逼一直持续了两年,直到广西全境沦陷,永历朝廷不得不接受孙可望保护才结束。
1652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的矛盾
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大捷中俘虏了叛将陈邦傅,将其押送贵阳交给孙可望处置,孙可望下令将陈邦傅剥皮处死。
陈邦傅的事迹包括:纵兵劫掠,杀良冒功;不战而逃,私自和清军通信议和;伪造圣旨,挑拨朝廷和孙可望的关系;身为武将参与朝中文官党争,甚至多次试图出兵劫持朝廷;拒绝将财政收入上缴朝廷,还武力抢夺其他地方上缴朝廷的税款;攻击其他抗清军队;在叛变降清时杀害了自己的亲家抗清名将焦琏;在永历皇帝从桂林向南宁逃跑时组织伏击,对永历皇帝的御船开炮,差点送永历皇帝去喂鱼;抢劫永历皇帝的财物,强奸宫女。
以陈邦傅的所作所为,有九颗脑袋都不够砍。
然而,御史李如月跳了出来,弹劾孙可望"擅杀勋爵,僭窃之奸同于莽、操,请除国患"。
永历皇帝还是好脾气,只打了他四十大板。
但李如月的头还真铁,把自己的奏章给孙可望抄送了一份。
孙可望回复:"把他也剥皮。"
1659年:永历朝廷的覆灭
1659年,云南沦陷,南明永历朝廷逃入缅甸,与己方军队失散,被缅方软禁在首都阿瓦城外。
在软禁期间,王维恭、马吉翔、李国泰三人在永历皇帝隔壁饮酒作乐,让女伶黎应祥唱曲,黎应祥流着眼泪说:皇上现在就在隔壁,他身体也不舒服,这个时候唱曲不太好吧。
"上宫禁咫尺,玉体违和,此何等时,乃欲行乐。应祥虽小人,不敢应命。"
王维恭大怒,持棍殴打黎应祥,永历帝派人过来阻止:"你眼里就算没有我,看在你妈才过世没多久的份上,也别在这会儿唱曲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绥宁伯蒲缨、太监杨国明等人开了一个赌场,昼夜喧哗不止。
永历帝大怒,派锦衣卫拆了赌场,这帮人换了个地方,接着赌。
很快,钱都赌完了,马吉翔和李国泰找永历帝要钱。
永历帝哪有钱,愤而把自己的金印扔在地上,掌玺太监李国用叩头大哭,没想到马吉翔和李国泰直接把金印拿去砸碎花了。
后来缅甸方面提供了一批稻谷,马吉翔只给那些和自己关系好的人分米,谁不巴结他谁就饿着,护驾总兵邓凯找马吉翔理论。
马吉翔指使一群人围殴邓凯,将他打得重伤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