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和「睡眠呼吸暂停」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看看怎么回事
「打呼」和「睡眠呼吸暂停」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看看怎么回事
“打呼”和“睡眠呼吸暂停”是影响睡眠的头号杀手,它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的好坏,同时也会让白天的工作效率变差,精神不济,不过打呼与睡眠呼吸暂停除非非常严重,不然难以察觉(有伴侣的另说)。
“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由于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而增加代谢上的负担,容易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心脏衰竭、心律不齐、肥胖,甚至是车祸的风险也会因此提升。另外,根据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风机率为一般人的6到23倍。 打瞌睡的状况如果发生在开车时,也会让生活变得十分危险。
为什么睡觉会“打呼”或“呼吸暂停”呢?
其实是因为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肌肉大部分是处于放松状态,连嘴巴里的舌头也不例外,当舌头放松时,舌头会像烂泥一样软趴趴的,那么就会顺着地心引力往下拉,往下往后掉的结果,就易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
当空气没办法顺利的通过,就会变得跟吹口哨一样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就是“打呼”;如果往后阻塞太多,甚至完全关闭到无法呼吸,这就产生“睡眠呼吸暂停”了。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打呼和呼吸暂停?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睡觉会不会打鼾,或是进一步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一般来说舌头过于肥厚是造成打呼的一项常见原因,我们使用一项称为Mallampati score的分级标准来测定打呼的机率。
图中可见共分为四级,若张开嘴并吐出舌头已看不见悬雍垂(俗称小舌头),大约是class 3与class 4,则有80%~90%的机率出现打呼的症状,要不然就是很会打鼾, 也是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危险群体。
另一方面,长期打呼的人可能会有以下症状:
- 白天精神不佳,会无法控制的打瞌睡
- 起床时头痛、口干、疲倦
- 近期体重增加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
- 睡眠时短暂的停止呼吸抑或是会突然吸大口气
而根据研究显示打鼾(呼)可由呼吸道或脖子肌肉无力造成,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改善打鼾(呼)训练中,强化咽喉、舌头及脸部肌肉是重要的一环。针对嘴巴与舌头的动作训练——口咽训练,对于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效果十分有效且显著。 研究证实口咽运动,能让中度的睡眠呼吸暂停减缓到轻度甚至完全痊愈。
改善打鼾(呼)的肌肉训练
第一种:口咽训练
这套训练总共包含六个动作,建议一天训练3次,整套做完总共只会花8分钟左右。
- 将舌尖往上往前轻顶到上顎牙齿的后方,接下来往后滑到底,在滑回去到上顎后方,这样算一次,总共做20次
- 将舌头往上吸顶上顎,停留1秒,并放松,做20次
- 将舌头往下压并轻顶住下顎的牙齿,重复20次
- 提高软顎和悬壅垂,并发出“啊”的声音,重复20次
- 用手伸入嘴巴,或是用舌头按摩二颊的肌肉
- 吃饭时咬下去然后提高舌头到嘴巴上方,同时吞咽时不要用力到脸颊肌肉
第二种:下顎及颈部肌肉加强
这其实是让大家做咀嚼的运动,请假装嚼口香糖时的嘴部动作,并重复做咀嚼动作1分钟
另外一个是试着将下巴往前突出,超出上排牙齿,维持这个动作10秒,一天大约做10次,接下来再做出开口大笑的动作,将嘴张大维持10秒,最后一个则需要用到一项工具,你的手,这的动作可以在看电视或用电脑时做,将嘴张大,并用手撑着下巴并往上施压,这动作需保持嘴巴张开的动作,并维持10秒钟,能有效伸展并强化颈部肌肉。
第三种:喉咙训练
唱歌是已知对于改善打鼾(呼)的最好训练之一,唱歌可放松心情、训练咽喉肌肉(顎肌)及心肺功能,增加呼吸道的气流通畅,也能同时增强舌头及下顎的肌力,避免因阻塞而打呼。
第四种:深前线训练
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逻辑是:藉由重新训练“呼吸”与“舌头”的力量和张力,避免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尽管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舌头也不会因此而往后掉太多导致阻塞呼吸道。
而舌头的肌肉,会藉筋膜【深前线】往下连到呼吸的主要肌肉–横膈膜与稳定脊椎和髋关节的重要肌肉之一——腰大肌,因此当重建横膈膜与腰大肌,也会反过来让舌头的张力更加强韧,那实际上该怎么做呢?
其实十分简单,在进行上面提到的口咽训练时,使用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激活横膈膜,同时两脚慢慢的抬起来,进而激活腰大肌等髋关节深层肌肉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