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蛰·诗词|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诗词|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isenlin.cn/sf_FE960FDD516240D6B31DA0F87EEBF5E4_209_44DC488F555.html

惊蛰,作为春天的标志性节气,自古以来就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与惊蛰相关的经典诗词,感受春天的气息。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㸦:同“互”。

赏析: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一首描绘惊蛰节气的经典诗作,生动展现了惊蛰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农耕生活的繁忙。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农耕生活紧密结合,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惊蛰》

现代·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惊蛰时节春雷唤醒万物、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展现了江南春耕的繁忙与生机。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惊蛰为背景,描写了农民春耕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自身不事耕作的惭愧。

《惊蛰日雷》

元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赏析:这首诗以惊蛰的春雷为切入点,描绘了雷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秦楼月·浮云集》

南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赏析:开篇即点明时节——惊蛰,天空浮云聚集,远处传来隐隐的轻雷声,鹁鸠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发出鸣叫,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杏花盛开,画楼之上,有人静静站立或许在赏花吧。整首词以惊蛰时节的春雷、鸟鸣和春风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融入了淡淡的闺中情思。

《惊蛰》

近代·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赏析:杏花盛开,村酒飘香,仿佛将春意寄送到千里之外;果实累累,无需问其名字,已然令人心醉。诗人通过杏花、村酒和佳果,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足的田园画卷。惊蛰本应春雷响起,但此时却未闻雷声,暗示着春天的脚步稍显迟缓;然而,“丰收有望看春耕”一句,又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只要春耕顺利,丰收的希望就在眼前。

《闻雷》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赏析:天气慢慢变暖了,正月里已经听到雷声了,在阵阵雷声中,蛰伏在地下的百虫和蛇,被叫醒了,结束一冬的蛰伏,出来了。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赏析:春雷滚滚,东风吹拂,惊醒了蛰伏的虫豸;阳气复生,仿佛天地初开,宇宙间充满了新的气象。《春晴泛舟》是一首明快欢乐的诗作,陆游通过描绘春天晴天泛舟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惊蛰将至,愿你在春天的怀抱中,收获满满的能量与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