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里的 “冷知识”:防冻液多久换一次?
汽车保养里的 “冷知识”:防冻液多久换一次?
在汽车保养的话题海洋里,我们常常听闻机油要定期更换、轮胎要时常检查气压、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得换新,然而,防冻液的更换却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在日常交流中被提及。这是为啥呢?
一方面,防冻液相较于机油这些明星保养项目,它藏在发动机舱深处,外观上就是个塑料壶连着几根管子,不显眼且看起来 “安安静静”,只要不渗漏,车主很难直观感受到它的工作状态。不像机油标尺一拉,就能看到机油成色,机油少了发动机还会立马 “闹脾气”,发出异常声响、动力变弱,时刻提醒车主它需要关注。另一方面,很多 4S 店或维修厂在常规小保养时,重点也多放在机油、机滤更换,顺带检查下轮胎、底盘,防冻液通常只是简单看看液位,没大问题就略过,不会主动向车主深入科普其更换必要性,久而久之,车主也就对它的更换周期模糊不清。
但可别小瞧防冻液,它名为 “防冻”,实则功能强大。在寒冷冬季,它能防止冷却液结冰撑裂水箱和发动机缸体,这是最基础的保命技能;到了酷热夏天,它又凭借高沸点特性,抑制冷却液过早沸腾,确保发动机在高温下稳定运行,就像是给发动机请了个四季恒温的 “保姆”,让发动机随时处于 “舒适区” 工作。
既然如此重要,到底该多久更换呢?这得看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车辆使用手册是最靠谱的指南,上面明确写着厂家建议的更换周期,大部分车在 2 年或 4 万公里左右。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防冻液里的防锈剂、缓冲剂等添加剂会逐渐失效,冷却液的防腐蚀、防过热性能就大打折扣。
要是用车环境恶劣,更换就得提前。长期在高温地区行驶,像南方夏季漫长又酷热,发动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防冻液消耗快、性能衰退加速,可能 1 年半或者 3 万公里就得换;要是在寒冷北方,冬季动不动零下十几二十度,频繁的低温考验对防冻液损耗极大,同样建议提前更换。再者,若车辆经常短途行驶,发动机达不到正常工作温度,水汽易在防冻液里积聚,稀释防冻液,长此以往也得缩短更换间隔。
那怎么判断防冻液是不是真的需要换呢?最简单的是看颜色,优质防冻液一般有鲜艳颜色,像绿、红、蓝等,当颜色变得很淡甚至浑浊,那大概率性能不行了。还可以用防冻液检测仪,类似一个小型折射仪,滴几滴防冻液进去,就能读出冰点、沸点数值,与新防冻液标准对比,偏差大就意味着该换。
别把防冻液更换不当回事,它默默守护发动机,按时更换,才能让爱车一路畅行无忧,无惧寒暑,稳稳地载着我们奔赴每一场旅程。下次保养,记得多瞧一眼这低调却关键的防冻液。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