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用千年的成语“买椟还珠”,其实盒子比珠子更值钱
被误用千年的成语“买椟还珠”,其实盒子比珠子更值钱
生活中常常要用到成语。成语通常都有故事或者典故,像先秦时期,老庄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
不过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各人理解不同,所以一些成语常常被误用。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反叛常用它来表示人要为自己考虑,不然天地也容不得你。实际上,这里的“为”是指修炼,意思是人活在时间,一定要修炼自己,不然天地间你根本活不下去。
同样被误解的还有“买椟还珠”。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大概内容是:有个楚国商人把珍珠放在盒子里,打算卖掉。正好有位郑国人路过,他出钱买下之后,却只留下了盒子,把珍珠还给了楚国的商人。
学完寓言故事后,还总结了中心思想:郑国人没有眼力劲儿,把珍贵的珍珠给别人了,二留下没价值的盒子。因此,这个成语引申出“没有眼光,舍本逐末”的意思,是贬义词。
但其实,这个成语的本义并非如此。
在《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的详细版本。楚国商人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木兰木盒子,用香料和珍珠装饰,还镶嵌了玫瑰石和翡翠。当郑国的买家看到这个盒子时,立刻被其精美绝伦的工艺所吸引,认为这个盒子的价值远超过里面的珍珠。因此,他决定只购买盒子,而将珍珠归还给楚国商人。
这个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两个问题:
价值判断的主观性:郑国人认为盒子的价值高于珍珠,这说明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可能不同。
外在与内在价值的矛盾:珍珠通常被认为是珍贵的,因为它稀有且美丽。而这个故事中的盒子,虽然由普通材料制成,但由于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其价值超过了内在的珍珠。
因此,“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贬义地指“没有眼光,舍本逐末”,而是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否定外在形式的价值,有时候“椟”可能比“珠”更有价值。
这个成语的误用,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物质价值的片面理解。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内在价值,而忽视了外在形式和工艺的价值。这个成语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价值判断的复杂性,以及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的关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