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代皇帝的一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代皇帝的一天

引用
1
来源
1.
http://hues.com.cn/minsu/msdt/show/?N_ID=3667

在人们的想象中,皇帝的生活总是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然而,真实的皇帝生活却远比想象中更为辛苦和单调。以清代皇帝为例,他们的一天从寅正时分(4点)就开始了,直到戌初时分(20点)才结束。

清朝皇帝的一天很辛苦的,别以为锦衣玉食的,其实付出多少就收货多少,历史文献记载着古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清朝的皇帝,每天早晨寅正至卯初(4 到 5 点)就要早起。梳洗完毕后,第一个任务是去太后寝宫里问安。康熙朝的请安时间较晚,约在巳时(9 到 11 点),而雍正之后的清代皇帝每日起床后就得赶往慈宁宫,向太后问安。

卯时至辰初(5 到 7 点)是上早课、进早膳的时间。清代皇帝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皇帝的早课称为“日讲”,每日由选定的大臣主讲儒家经典和《资治通鉴》等被认为有关国家治乱的典籍。

上完早课,皇帝才可以享用第一餐。与常人一日三餐的习惯不同,满清皇室只有清晨、午后两顿正餐。正餐的分量相当惊人: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时有二十几个菜。不过,宫廷菜谱样式固定、常年不变,皇帝总想在菜谱外单点。根据乾隆的膳单,他想吃的不过是猪肉韭菜烙合子、羊肉炒麻豆腐、炒鸡蛋、蒸鸡蛋糕、小葱拌豆腐、拌茄泥、豆腐脑、面片汤等家常小菜。

用完了早膳,皇帝就该着手工作了。而不是上朝,真实的历史制度是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但地点在乾清门的门洞里,而非堂皇的金銮殿。太监在门洞里架设御座,官员在门外向皇帝汇报政事,程序极为简单。御门听政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也就是那些皇帝觉得要再斟酌考虑而折上一个角的奏本、题本,都会拿到第二天的御门听政上讨论。

顺治时代,御门听政的时间在早课之前,百官纷纷表示过早起床影响工作,康熙帝才将之改到了辰时(7 点到 9 点)。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御门听政便逐渐废弃了。

御门听政只是例行工作汇报,重要的政事要通过召见大臣和批答奏章来解决。清代设置了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都没有决定权,都需要请示皇帝最终定夺。早膳时,奏事太监就会把王公大臣的名牌递上,皇帝一边吃饭一边考虑是否召见。

另一项重要的政务是批答奏章。康熙、雍正、乾隆都亲自批阅奏章,时常工作到深夜。雍正是著名的工作狂,每天要阅看的奏折多达五六十件。他在臣下奏折上的批语,有的竟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多。

工作到午时(11 点),就到了午休和第二次正餐的时间。正餐用毕大约是未时(14 点)。如果皇帝不继续处理政事,就可以将下午作为休闲时间。皇帝的爱好各不一样。例如康熙喜欢标榜自己好读书,乾隆则以作诗泛滥著称。

不过,最热门的宫廷娱乐还是看戏。宫内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皇帝平日想看戏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清宫内专门成立管理戏班的升平署,特建了一批大小戏台。乾隆帝热衷戏曲,为宫中添制了大批行头和道具,还将戏剧内容绘成册页,以便随时翻阅。

下午酉时(17 点),皇帝的娱乐基本结束,接下来有一顿小吃作为晚点。用完之后,就到了礼佛祭神时间。清宫内建有佛堂、道殿和萨满祭祀场所。皇帝日常供奉礼拜,还经常举行大型的祭典。源于满族传统的坤宁宫祭神是清朝皇帝日常的重要祭祀,皇帝几乎每天都要亲临坤宁宫。

皇帝在戌初时分(20 点)就早早就寝了。按照清宫规定,只有幼年皇帝大婚典礼后,皇帝夫妇才能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居三天,其他时间都必须各住自己寝宫。皇帝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他要哪位妃嫔陪寝,就要在中午正餐时翻牌决定。被召幸的妃嫔当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与皇帝共寝,只能在寝宫旁的围房暂住。皇帝真正入睡时,只有随侍太监能留在身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