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大洋镇乐洋桥之风雨亭镇宅麒麟兽传奇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大洋镇乐洋桥之风雨亭镇宅麒麟兽传奇
乐洋桥,这座位于广西桂平市大洋镇的古桥,承载着150年的历史记忆。从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建成至今,它见证了大洋圩的百年变迁。近年来,随着地方交通建设的发展,乐洋桥逐渐退出了交通舞台,转而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最近的修缮工程中,一对精美的铜麒麟在风雨亭的房梁上被发现,为这座古桥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乐洋桥,习惯又称大洋桥,是桂平大洋圩周边最重要的一处古迹,也是桂平境内存留不多的,体量最大的古桥,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正如桂平地方志中记载:“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越年建成。”
历经百余年岁月洗礼,风风雨雨间,乐洋桥及附属的桥头风雨亭也一度破败不堪,在抗战期间还因故被毁掉一边风雨亭,后来也几度维修,乐洋普渡的风貌依稀存留昔日模样,见证了大洋圩的百年变迁。
但乐洋桥毕竟是按100多年前的社会环境所建设的,在当下的现代交通环境之下,作为进出大洋圩,也作为桂平到玉林之间重要的交通桥,往来间,大车过,小车行,乐洋桥更是显得格外的吃力,难以适应日益变化增长的交通条件。
直到近年,随着地方城乡交通的建设发展,桂平到玉林的公路得到重新规划建设,专门的绕开了大洋圩,即今天的大洋大桥方向,同时,乐洋桥下游数米的地方,又修造了一座更显现代的进入大洋圩的公路交通桥——大洋二桥,完全接管,替代了乐洋桥承受的交通压力,由此,承重百余年的乐洋桥慢慢的休闲了下来。
渐渐的,少人行走经过的乐洋桥,一时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春风有新草,秋风有落叶,夏日有酷暑,冬日有严寒,古旧的乐洋桥,风雨亭在四季变换间,更显落寞与沧桑,渐有破败之相。
不过,好在乐洋桥及附属的风雨亭,早在1981年就被列为桂平县级的文保单位,只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加之几十年间乐洋桥的交通地位无法取代,所以乐洋桥一直没有得到好好的维护与修整。
如今闲置下来了,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各地近年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视,对各文保单位,古迹遗址有了重视审视的机会,到2022年,桂平相关部门通过了《关于桂平市大洋镇大洋桥修缮加固工程实施》的方案,乐洋桥被纳入了保护施工建设的项目,并于同年底进行了一期施工,即修复桥头风雨亭。
在拆除原风雨亭时,在最顶上的房梁木,即屋脊内部的横木的两侧,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一对铜麒麟。这对铜麒麟造型古朴传统,按发现的方位和造型看,左麒踩球,右麟踩元宝,这即是传统文化中的镇宅兽放置方式。
何谓镇宅兽呢?这有什么含义呢?为何乐洋桥风雨亭的屋梁上放这么一对铜麒麟呢?这就是少被人知的大洋镇风雨乐洋的镇宅麒麟传奇了。
在古代,建设各类房屋建筑都是大事,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多的讲究,有着一整套的五行八卦的说法,如方位如何,何日何时开工,安梁,封顶安瓦,何日入伙开放,等等,这简单说就是民间所说的风水,当然了,讲这种可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一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平台也不提倡深入讲这些,那就一语带过了。
总之,说白了,就是人们在所建房屋各处都会安排一些体现“风水”意思的东西。如现在常见的就是大门放两个狮子,或是其他什么动物,在这种文化中,叫做镇宅瑞兽。主要是有旺财、镇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避邪,招财等,都是各种各样的美好的,吉祥的意思,寓意,这些都是风水中的重要元素,这种一般用于权贵,官方公署,各种重要的公用建筑之类。
还有在砌墙,搭梁的时候,在某处特定的墙砖间,或是房梁处放上几枚钱币,或是各种材质的带有财富有寓意的物件,这也是镇宅的说法之一,这种则多用于民房建设,特别是富裕人家广泛存在。
还有一种就是在一些大型的宫殿,祠堂,庙宇等,重要的大型私家,公共建筑中,会有一些屋脊兽,也被称作“仪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荣耀,都有镇宅的意思,这种就是高级的建筑场所了。
所以,这些传统的镇宅手段,其实是很有讲究的,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同的社会地位,只能用某种方式,是不能乱用的,要是不按规则乱用,那追究起来,那罪责可就可大可小了。
当年大洋乐洋桥建设的时候,可是地方重要的事件,并且古人认为,修路筑桥,是积功德,累善行的大事,周边的官府名流,乡绅富户,地主乡民,远到玉林州,近在周边乡村,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了不少的银两,作为建桥资金。
据地方志记载,乐洋桥成“共费银二万余两”,这也不是虚数,像现在依然保留在风雨亭中的很多石碑刻都有数十块相关的捐银功名,捐了大钱的人家,单独记一碑;捐了小钱的人家,几十上百人记一碑。如果这些记载真要统计加起来,估计数额“二万余两”真差不离。
花费了这么多银两,又是这么重要的交通桥,人们肯定希望桥立万年,路行万代了,但有些事情人力是不能及的,只能求助于上天,所以镇宅,镇桥这些民间寓意也就被提出来了。
像乐洋桥上的几个桥墩,据记载原来是有很多镇桥兽的,如鱼、虾、龟、鳖,游龙,立碑,等等,只是在百十年来的多次水涨水落间,原来很多装饰用的各种寓意的雕像都基本不见踪影了。
同样的,有镇桥兽,当然就会有镇宅兽了,因为在桥头就建有风雨亭,这可是方便往来人们暂憩之处,桥之吉祥之地,人们也希望亭立桥头百年,亭护桥梁千载,但是,乐洋风雨亭再怎么重要,也只能算是民间建筑,等级不够,肯定不能越制摆两个瑞兽在门口,更不能整那么明显的屋脊兽。
但为了达到类似目的,人们就按传统,就在房梁上找位置装上两个功能类似的瑞兽了,以护佑风雨亭。
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中,麒麟镇宅化煞能力最强,安奉之人要常感念镇护之情。同时,麒麟在风水中的寓意就类似于“万金油”,百无禁忌,旺财,镇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保护好人,震摄坏人,等等,哪方面都适用,不像其他瑞兽,只适于其中之一。
民间有谚语: “麒麟出没,必有祥瑞”。一般来说,放左边踩球的麒麟为公,放右边踩元宝的麒麟为母。寓意着权力和财富的积累,旨在带来好运和繁荣。
这可不是宣扬封建思想,而是说麒麟是传统文化的寓意和民间信仰的体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但是,麒麟的祥瑞,为龙头马身,形态凶猛,然而性情温和,被民间广为信奉。同时又传说麒麟寿长,也是“四灵”之首,地位非凡,满身贵气,普通老百姓家门口是不能摆放麒麟,家里更不能单独供奉麒麟,因为身份不匹配。像到清朝时,只有一品武官官服上的补子,才能绣上麒麟。门口外摆放麒麟,本身都少见,能配上这个等级的人都不多,只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公共场合才配得上。
而乐洋桥风雨亭,为公共之场所,当时修桥修亭的人之所以把这两个铜麒麟放到房梁,主要是希望借助两只麒麟能护佑这一桥,一亭,一方百姓,所以也未尝不可。
但是,在拆风雨亭的时候,这对麒麟流落到普通人家,可是这户人家享不住这对麒麟的祥瑞,不得已,又把它们送回风雨亭边。这就是有些风水,玄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了。
看着这对工艺精美,造型上乘的麒麟流落此处,暂无人管理,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也有点心动想请回来供奉,但对这种文化也了解一二,只能看看而已了。希望最终他俩能长留此处,与亭相伴,与桥相随,继续护佑这一方水土一方人,成为风雨乐洋的一个真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