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福州!福建首个古官道文化展示馆开馆!
就在福州!福建首个古官道文化展示馆开馆!
福建首个古官道文化展示馆于10月1日在福州罗源县白塔乡白塔村才翁石公园开馆。
走进展馆,一张出自清道光版《罗源县志》的古地图映入眼帘,该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古官道南北贯通罗源全境,连接宁德和连江。仔细参观发现,文化展示馆包含“山河远阔,驿通四方”“千年古道,驿路芳华”和“文运昌盛,名士荟萃”三大主题,采取图文史料展陈、视频互动等方式,展陈中国古驿道概览、福建及福州古驿道概况、罗宁古官道历史及文化故事、罗宁古官道现存主要路段上文物点位、从古官道走过的罗川历史文化名人等。
“罗宁古官道文化展示馆以白塔古村落老厝修缮改建,落成于2023年,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罗源县白塔乡挂职科技副乡长郑圣楠说,历史上驿运繁忙,作为驿道上的重要节点,罗源堪称古道通衢。罗宁古官道全长46.5公里,经过白塔、凤山、起步、中房四个乡镇,接入宁德境内的白鹤岭古道。官道是指由官府出资或者组织修建的道路。驿道属于官道,它是中国古代为传布王朝政令而由官方设置的交通道路与驿路传舍的总称。罗宁古官道罗源段为“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亭供行旅休憩之用,铺则供传递邮件铺兵住宿之用。
古官道是罗源山水之间的人文廊道,随着驿道的建设和兴盛,罗源名士荟萃。近年来,罗源县大力挖掘古官道历史,传承古官道文化,守护古官道遗迹,坚持“轻拿轻放”,保护性开发。 “去年9月,我们成立了罗源县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6个专班,其中古官道专班配齐配强专家学者,负责挖掘收集相关资料,确保修复工作达到预期。”罗源县作家协会主席范东耀说。
为达到尊重历史、修复“原汁原味”的要求,罗宁古官道工作专班整理形成了《罗宁古官道文化研究综述》,深度挖掘出苏舜元、陆游、朱熹、戚继光、赵之谦等历史名人53人,将相关典故、诗词作品有机融入古官道修复和文化展陈工作中,使古官道文化得以传承彰显。
从展示馆走出,徒步在千年古道罗宁古官道,沿线既有白塔乡双箭峰、猴岭、福源山通天洞、叠石道者岩等自然奇观,也有圣水寺栖云洞十八罗汉像、后张历史文化街区、起步镇宋桥、中房陈太尉宫、满盾古民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它们连同“徐登悟道成仙”“猴石精”等传说,讲述着古道跨越时空的芳华。
此外,古道边摩崖题刻“才翁所赏树石”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舜元途经白塔村走马岭时留下,南宋诗人陆游偶见此石刻,吁请“作栏楯护之”。这也是福州地区有史可稽最早的文物保护案例。“目前重点对凤山至白塔岭段的3公里进行修复提升,坚持‘生态衣、风貌骨、文化魂和原生态、纯天然、微改造’的设计理念。”凤山镇党委书记程鹏举例说,“修缮过程中不乱动一草一木,只做必要的清理打扫,摩崖石刻只做描红,就连上面的青苔都保持不动,古建筑构件只要还能修,就不用新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