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禅者的初心:保持初心的艺术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禅者的初心:保持初心的艺术与实践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3/16/67808478_1143670495.shtml

《禅者的初心》是铃木俊隆禅师的弟子所收录与整理的禅修开示。铃木俊隆禅师是日本曹洞宗的传承弟子,也是二战后第一批前往美国弘扬禅宗(Zen)的东方人,我身边几乎每一个对禅宗感兴趣的美国朋友都曾提到过这本书。

何为“初心”?

“初心”一词在流传的佛经中早有出现。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又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也有“莫退初心”的告诫。对于“初心”,铃木禅师给出了一个脱离了宗教色彩,更具有普世意义的解释:

初心,就是“初学者的心”。


铃木俊隆禅师

铃木禅师解释道,“初学者的心(Beginner’s mind)空空如也,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挑战,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相比之下,专家和老手的心(Expert's mind)却没有多少可能性了。”

专家的心

专家和老手的心,堆满了太多预设立场和既定观念,过度计较于对与错、好与坏、高与低等价值判断和固定思维模式,容易画地自限。因此佛教中常讲,“不要太多分别心”。这并非指黑白男女等事实的不分,而是指少一些不必要的价值判断,不认准一个死理,抱着不放。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验。刚进入某个新领域的时候,脑子是新鲜且简单的,学习的过程像是海绵吸水一般,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收获。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积累后,内心渐渐架构起了许许多多的评判标准,开始自封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旦别人的观点和自己发生冲突的时候,便急于争辩,试图通过否定对方,来肯定自己。

“初心”的状态更乐于去接纳与学习,而“专家的心”更急于去评价和批判。“初心”并不意味没有能力去判断,只是暂且不急着做判断,不轻易去下论断。也因此,禅师特别提醒,“所有艺术真正的秘密所在,便是永远当个新手。”

心是什么?

要“永远做个新手”,“心”得常常放空与归零,保持“初心”的状态。铃木禅师认为,坐禅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训练“心”回到单纯且放空的状态,渐渐地突破许多不必要的二元对立思维——渐无分别,使其逐渐稳定而有力,从而获得自在与从容。

在正确进入禅修之前,还必须先对“心”本身加以认识。铃木禅师并没有给出学院式的权威定义,而是打了一个比喻,“尽管心上会生起涟漪,但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就像是带有些许涟漪的清水。事实上,如果有风,水总是带着涟漪的。”换言之,心的本性像是平静的水,清净而不起波澜,能够澈见水底的一切,但一有了风,水面自然掀起浪花,水底的景象便不容易看见了。有趣的是,在汉语的表达中,形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有“心如止水”、“暗流涌动”、“心潮澎湃”、“翻江倒海”等词汇。

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平静心中的那一湖水,当风平浪静时,最终看清水底的真相。

神奇的实验

上世纪60年代末,几位日本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一些日本僧人听一连串单音,并用脑电图技术EEG测量他们的大脑活动。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三位高僧即便听到第20次单音,大脑出现的反应,依旧如同第一次听到一样。可见'保持初心',是需要练习的。Fernando Pessoa曾说过,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初心,让你把每一天都变得新鲜。

方法指导

禅师对于他所要指导的方法,提出了两个要点:1、坐姿 2、呼吸

盘腿坐,右脚压在左大腿下,左脚压在右大腿下(有能力可采用“跏趺坐”)。坐正、腰挺直,肩背微微内含,保证脊椎的生理弧度(腰部脊椎微微向前,胸部脊椎微微向后)。令肩放松、微微低头,下巴内收、轻轻合上嘴,闭上眼。双手可结“禅定印”,即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上,两根拇指上举,指尖轻轻互触。

把心念轻轻放在呼吸上,起初可以数呼吸的次数让身心平静(一呼一吸为一次,数到10次可以归零重数),然后渐渐把数字淡忘,只是随着自己的呼吸。令呼吸变成一个提醒,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拉回身体,静静感受着整个身体。不必执意追求“要忘记呼吸”的境界。但求持之以恒,不问最终境界。铃木禅师说,随着不断的努力,心念会变得越来越细致,身心也会慢慢变得清净起来。以一颗“初心”的态度专注呼吸,你会发现,每一次呼吸都是全然不同的体验,每一次的呼吸都存在细腻的身心变化。

“坐禅时不要刻意压抑思考,而是让思考自己停止。如果有什么杂念要进入你的心,就让它进来吧,它不会待太久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让整个过程自然流淌与进行。如果试图刻意压制念头,则容易紧绷。如果彻底放弃保持警觉的努力,则又容易松散或昏沉。总之,杂念来也好,去也罢,都冲它微微一笑,不迎不拒,不挽不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继续感知着整个身体。

另一方面,铃木禅师也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内心发生的波动。其实妄念和心的本性并不是对立关系,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你应该对心中的野草充满感激,因为到头来,它们将会滋养你的修行。拔出野草,把它埋进植物四周的土壤里,就可以成为植物的养分。当然,我们必须对于野草如何转变成养分的过程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以,而不是仅限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讨论。”这一点,也体现了佛教中“烦恼即菩提”的思想。

要点提醒

对于这样的修行,铃木禅师强调,“在修行的时候,不应该有得失心,不应该抱任何期许,哪怕你期许的是得到开悟。”在禅坐进行的过程中,要保持心的平稳安定,不以追求结果为目的,不去推动任何形式涟漪的形成。不去追求心的改变,而是让心的改变自然发生。正如《心经》中谈到的“无所得”。正因为“无所得”的心态,才能无所不得。空无即是万有。

另一方面,尽管最彻底的“坐禅”,是专注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但不能就此认为,形式上的“坐禅”就不重要了,可以省去了。可以这么说,“坐禅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铃木禅师还语重心长道,“对初学者而言,不需要努力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需要花大力气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必须非常刻苦耐劳才能略有所成,必须竭尽全力,持之以恒,不断重复。”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操练。身体上,要练出肌肉,就得如此。心灵上,要练出稳定的心念,同样如此。

写在后面

据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曾经受过此书的影响。他有一句著名的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更愿意从禅的角度去理解:

“Stay hungry”意味着怀抱一颗“初心”,乐于尝试、接纳并学习,对所有可能性保持敞开的胸怀,而非一颗“分别心”,带着专家和老手的先入之见去评价与批判。“Stay foolish”意味着无所畏惧地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看似愚钝,但蕴藏大智慧。而这世界上,看起来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便是降服己心、调服自我。

希望这篇文字能够唤起你的初心,重新出发,也“从心初发”。这篇文字只涉及了全书一部分的内容,有机会,不妨以“初心”一读原作,更加真切感受一位禅师朴实又恳切的教导,并将它们转化成你的生命经验和内在体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