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引发法律争议:AI开处方与恶意抢注商标
DeepSeek爆火引发法律争议:AI开处方与恶意抢注商标
近日,DeepSeek因"化身医生开处方"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驳回了63件抢注"DEEPSEEK"相关商标的注册申请。AI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挑战并存,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边界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亟待厘清。
DeepSeek生成处方的法律风险
打开DeepSeek APP,在对话框中输入某种疾病后,系统能在短短几十秒内给出一份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系统用药、中医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内容。然而,这种便捷的医疗服务背后却暗藏风险。
有观点认为,DeepSeek开出的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可能延误患者的及时就诊;也有患者期待DeepSeek能简化就医流程,节省时间。但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规定"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安徽丽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丽涛表示,虽然政策鼓励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但根据现行法律,AI被视为辅助工具,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因此,DeepSeek不能替代医生作出最终的诊疗决策,只能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提供参考意见。并且,DeepSeek无开处方权,不能开具处方或直接作为诊疗依据。患者如果按照其建议自行用药,出现医疗事故时,DeepSeek可能无法承担责任。
恶意抢注DeepSeek商标为何不可?
随着DeepSeek引发广泛关注,个别企业和自然人以社会公众普遍知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名称"DEEPSEEK"或其商标相关图形,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个别代理机构涉嫌提供不法服务,具有明显"蹭热点"、牟取不当利益的意图。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打击此类恶意申请行为,依法对第82848449号"DEEPSEEK"等63件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恶意抢注通常指的是明知或应知他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却未经允许进行注册的行为。《商标法》明确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DeepSeek已经在市场上使用并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他人恶意抢注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高压态势,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申请商标注册、意图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有关部门提醒商家,注册商标要谨慎,千万不能为了蹭热度、跟风恶意抢注热点内容做商标,以免得不偿失。